“鸟浪”重现,京张携手重塑候鸟迁徙地图

日期:2025-10-29 18:17    来源:京报网

字号:        

秋冬之际,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它们每一次掠过清澈的水面,每一次快乐的啼鸣,都是寻常百姓随处可听可见的和谐乐章。

1.jpg

从桑干河、洋河,到白河源、云州水库,随着一条条“流动的河”被重新唤醒,在张家口,每年春秋两季有超过50万只候鸟经停补给。沿着它们的迁徙路线,一条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越发清晰起来。

共守生态“金名片”

早上6点,晨光微露。有着40多年观鸟经验的张跃文身着迷彩服,已静候在怀来县官厅水库湖畔。随着旭日东升,他熟练地拍摄着湖面上这些美丽悦动的精灵。一会儿的工夫,他的身边就已经聚集了10多人。这些观鸟者中有旧相识,也有新面孔。人虽多了,但都很守规矩,各自端着“长枪短炮”,静静地享受着与大自然的这份亲近。

近年来,随着官厅水库的华丽蜕变,随着候鸟种群数量实现持续增长,京张两地之间的联结也因此更加紧密。为全面掌握库区鸟类资源状况,两地先后布设官厅水库坝前、八号桥湿地、黑土洼湿地、野鸭湖湿地、妫水河湿地、卧牛山、太师庄村、张官营农场8个观测点位,共绘人鸟和谐新画卷。

为进一步提高湿地保护效果、湿地修复科技含量,怀来县与中国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单位合作,对永定河及官厅水库湿地的水质、土壤等环境因子和野生动植物进行系统监测,及时掌握湿地内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野生动植物分布等情况,使湿地修复工程更加科学,稳固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家园”。

重现壮观“鸟浪”

眼下,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秋意渐浓。夕阳的余晖下,一片片芦苇随风摇曳,如金色地毯铺满大地。其间,白骨顶鸡在河道里穿梭嬉戏,长脚鹬翩翩起舞,赤麻鸭悠然信步……伴随着啾啾鸟鸣,一个个灵动的身影活跃于蓝天碧水中,何其美哉。每到迁徙季,数以万计的候鸟翩然飞临,在水面上空形成壮观的“鸟浪”景观。

2.jpg

作为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一员,杨国庆已经走过了7年护鸟路。最初巡护时,河岸还满是泥泞,鸟儿身影并不多见。2017年,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建设,通过构建蝶形洼地、植被恢复等措施,营造开敞水面、浅滩地、浅水草丛、生境岛等,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每年各类迁徙鸟类达数万只,其中黑鹳、白头鹤、大鸨、遗鸥等154种野生动物成为杨国庆镜头里的主角。

4月,杨国庆在第28本巡护日志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首次在湿地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种群活动。18只体长达1.2米、翼展超2米的大型涉禽正在觅食,黑白相间的飞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屏住呼吸连按快门,既激动又生怕惊扰到这些“稀客”。东方白鹳的到来,也使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增至7种。

科技赋能精准监测

沽源县素有“三河之源”的美誉,这里拥有丰富的水系和广袤的湿地。秋分后的坝上沽源,虽透出几分凉意,但在沽源县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观鸟园内却热闹异常,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迎来南迁候鸟大军的到访做着准备。

候鸟对于迁徙途中的驿站选择比较苛刻,只有良好的水质、丰富的食物以及安全的环境才能赢得它们的青睐。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大量候鸟在这里栖息、中转,它们或盘旋于湖面,或在浅滩觅食,万鸟翔集,景观壮观。

“这回看看还能发现哪些新访客。”说话间,工作人员刘玉龙望向去年10月新引进的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来自动监测、识别和追踪鸟类的系统,由AI识别算法模块和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构成,外围配有6套超清摄像机,实现对鸟类准确发现、自动拍照、实时比对、精准识别和自动上传。今年5月,就是通过它首次监测到“三有”保护鸟类白眼潜鸭,使闪电河湿地鸟类物种数达到223种。

除发现大鸨、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外,这里还是鹤类南迁北归的重要停歇地。全球15种、中国9种鹤类中,在闪电河湿地就记录到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灰鹤、蓑羽鹤6种珍稀鹤类。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