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华北地下水 北京迎来自己的“趵突泉”

日期:2025-07-09 14:44    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号:        

1.png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当亮马河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塞纳河北京分河”后,北京这座曾经干旱的城市,又迎来了自己的“趵突泉”。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推进,北京81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实现复涌,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19米,深层地下水位回升8.46米。

寻回绿水青山

“早知有房山,何必去济南。”北京寻泉小组组长在小红书分享,他近两年探访了近70处天然泉眼。每到一处,他用测试笔检测水质,更新自制的北京泉水水质排行榜。寻泉小组成员热情高涨,不断分享新发现的泉眼位置。即便是一些仅在石头缝隙中冒泡的小泉,也足以让慕名而来的市民兴奋。

北京房山陈家庄泉曾干涸40年,2019年通过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实现复涌,结束了长期断流状态。寻泉小组组长探访时,当地人告诉他:“这水可以直接喝”。

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成效显著。一位北京观鸟团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永定河水鸟数量增加。过去白鹭、苍鹭罕见,如今在永定河浅滩随处可见,成了‘常见货’。”他描述,开车经过永定河大桥,远处即可看到白鹭,许多甚至留在北京过冬。

昌平秦城村的“秦城大海”泉眼是另一典型案例。这处泉眼干涸多年,如今水量充沛,当地人用其优质矿泉水洗衣、养鱼,流入的小潭清澈见底。陈家庄泉和秦城村泉的复涌,是北京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缩影。

南水置换缓解超采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缓解是泉眼复涌的关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量较2015年减少85.8%,超采区面积减少32.8%,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98.9%。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19米,深层地下水位回升8.46米。

北京对地下水超采采取铁腕治理,广泛使用南水北调的“南水”替代地下水。自2015年起,北京大规模实施自备井置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数据显示,十年来累计完成近1400个单位(小区)的自备井置换,关停自备井650余眼,约200万人用上市政自来水。

目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接纳“南水”的水厂从6座增至14座,日均取用南水量从70万立方米增至320余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南水”占城区供水量八成以上。南水北调集团表示,通过东、中线一期工程置换和回补超采地下水等措施,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