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水韵!北京又有10条(段)河湖获得“幸福河湖”称号

日期:2024-07-11 12:44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傍晚时分,暑热渐退,河边湖傍开始热闹起来。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凭栏远眺,或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这是忙碌生活中难得的安适和惬意。

北京有400多条河流,有的汹涌壮阔,有的沉静宛转,却无一不彰显着千年古都的独特水韵。多年治水,北京有越来越多的河湖恢复水清岸绿。2017年至2021年间,北京评定92条(段)“优美河湖”,上个月,又有10条(段)河湖获得2023年“幸福河湖”称号,10个社区(村)获得“水美家园”称号。

清澈灵动的河湖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和成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更成为展现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大大小小“美丽河湖”正在连线成网,带动全市河湖成为“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的河湖。

1.jpg

雨后的雁栖湖国际会都风光旖旎,景色如画。本报特约摄影 卜向东

“美丽河湖”各具特色

积水潭桥东南角,紧邻车水马龙的北二环,一片开阔水域闹中取静。时值盛夏,水岸边的早荷已经开放,粉色、白色的荷花挂着露珠随风摇摆,芦苇、菖蒲、千屈菜、再力花葱茏繁茂,荷叶丛中,几只毛茸茸的雏野鸭凑成一团互相梳理着毛发,软萌可爱。这里是西海湿地公园,北京中心城区里唯一一处城市湿地。

西海在历史上又叫“积水潭”,与后海、前海并称为什刹海,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水系。2018年,西海启动湿地公园建设,通过贯通环湖步道、绿化景观提升等措施,把这片自然水域升级为中心城区里唯一的一处湿地公园。

“原来哪儿有荷花呀,水质也比现在差远了。”西城区水务局副局长姚猛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海周边的化工厂多达24座,工厂污水和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西海水质恶化,一度只能达到地表Ⅳ 类水的标准。后来,随着化工厂的逐步关停和“三年治污行动”的陆续实施,西海杜绝污水直排,开展清淤治理,改善水质。

“原来这边上有好几家饭店,规模还挺大的呢,那会儿要想绕着湖完整走一圈可费劲了,你得从旁边的胡同兜一大圈。”年过六旬的徐书勤打从姥姥姥爷那辈起就住在附近,对此印象深刻。

2018年开始的西海湿地公园建设,首先打通环湖步道。沿途占路的房屋、围墙或拆或改,将滨水空间还给市民;修建环湖栈道,让市民可以直接走到水边。同时,着手恢复湿地生态,沿着湖边种植了大面积荷花、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新建野鸭岛和生态浮岛区,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在进一步净化水质的同时,配合多种鸟类生境的营建,共同构建出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

“真正改善水质还要看流域,就拿西海来说,上游源头来的水好,西海这段也没有污染,才能保证流到下游的水依然是干净的,才能保证全流域水质改善和自然修复。”姚猛说,现在,每天都有来自上游南长河、转河的清水自北护城河铁灵闸补充进入西海。正所谓“流水不腐”,现在的西海水质常年维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有时甚至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后,徐书勤习惯了每天早晚都到这里来散步。沿着环湖栈道走上一圈,眼前是碧水蓝天的美景,耳边是清脆鸟鸣和孩子们的笑声。老舍先生笔下“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的西海美景重现眼前。

西海恢复昔日“燕京胜景”,东城古三里河的再现则让北方城市也有了“水穿街巷”的江南秀美。

走近三里河,古香古色、青砖灰瓦的小院沿河道自然展开,花木景观高低错落、五彩缤纷,水中锦鲤畅游,树荫下老街坊们摆开棋局“厮杀”正酣……如诗如画的古都水韵体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三里河自明朝正统年间形成,到清朝末期湮没。它不仅是前门地区传统城市肌理的形成之源,也是前门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8月,前门街道启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计划,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也随即启动,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

修复后的三里河总长约900米,设计水深平均为0.4米至1米,最宽处10米,最窄处4.5米。由于河道水位较浅,三里河河道下方建设了三个蓄水池,最大一个可存蓄1300立方米的水。为了保持河道水质清洁,三里河两岸还安装了整套的雨水回收净化装置,河中布设杀菌灯,河道里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配合三里河景观工程,区域内完成主干路景观绿化及环境整治,煤改清洁能源改造,治理开墙打洞、拆除违建,完成架空线入地和雨污分流工程,对文保单位进行全面保护修缮……2017年,三里河以全新面貌亮相,成为改善前门东区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的一张“金名片”。

还有断流26年后再次全线贯通的永定河、断流22年后重新通水的潮白河(北京段)、实现京冀航道连通的大运河、建设国际风情水岸的亮马河……近些年,北京重现水清岸绿的河湖越来越多,美得各具特色。

现在,北京已经有92条(段)河湖获评市级“优美河湖”,10条(段)河湖获评本市“幸福河湖”。

共建共护“水美家园”

在社交媒体上,北京亮马河是火爆全国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年轻人追赶潮流的生活秀场。但对年过七旬的田建新来说,亮马河更像是相伴多年的“老伙计”,他见证了这条河的变化,也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这条河。

从单纯“治水”到河、岸、桥、景多维共治,亮马河的治理开创了不同社会主体“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新模式。

朝阳区左家庄街道顺源里社区位于亮马河北岸,辖区内有22栋居民楼和8座大型商业楼宇,涉及约500米长的亮马河,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重要承载区。自亮马河综合治理和国际风情水岸建设启动以来,顺源里社区内的启皓大厦、宝格丽酒店、昆仑酒店等大型企业认领了门前绿地,各自出资建设、维护,种植各类观赏植物,日常有专人养护绿地、修剪草坪,大大提升了沿河景观。

同时,顺源里社区动员辖区退休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了巡河志愿服务队,每天巡视河道,查看水质、河道保洁、河面漂浮物等情况,发现有违法排污、浪费水资源、乱扔垃圾、不文明游河等现象,立刻上报并协调解决,进一步巩固亮马河治理成果。

田建新就是巡河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眼看着亮马河从早年的“臭水沟”到今天的“国际风情水岸”,田建新打心里高兴,巡河志愿服务队刚一组建,他第一批报名加入。

每天,田建新至少要到河边巡视三次,“就当锻炼身体,遛个弯儿就把河看了。”说得随意,但每次巡视,田建新绝不马虎。他随身带着长杆夹和塑料袋,只要发现滨河步道上有烟头、纸屑等垃圾,立刻捡起来,看到有不文明游河行为,也会及时劝阻。“有一次河边的一个‘码头’没固定住,横到河面上了,我上午看见汇报给社区,下午就解决了。”田建新颇有成就感。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民管河护河爱河热情,去年年底,北京市河长制办公室制定了“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评定工作办法,启动2023年“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评定工作。上个月,创建评定结果公布,顺源里社区荣获“水美家园”称号。

在北京,类似这样市民共建共护河湖治理成果的典范还有很多。比如距城区80多公里外的平谷区金海湖镇黄草洼村同样上榜了2023年北京市“水美家园”榜单。

黄草洼村坐落在金海湖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半山腰上的珍珠泉甘甜清冽,终年恒温。一条小河穿村而过,从村西头汇入金海湖。

“如果用五句话描述黄草洼村,那就是泉水鱼、泉水樱桃、登山步道、湖边垂钓、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头四句和水有关,水是我们村的立身之本。”黄草洼村党支部书记刘杨华说。

黄草洼村的小河就从村民家门口流过。“每年一到雨季,山上的水下来得更多,这条河更漂亮。”刘杨华说,现在村里发展民宿,小河从哪家门前过,这一段河道就是哪家的“责任区”,“不乱扔垃圾、不私搭乱建影响河道,这些是最基本的,各家也可以往自己门前的河道或是塘坝里放点鱼苗,一方面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也营造景观、为游客增添一点乐趣。”

2019年起,黄草洼村下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拆除旱厕等私搭乱建、改造上下水、重新铺设路面、实施路灯亮化工程、修建口袋公园。村集体还制定了“文明爱水公约”,呼吁全体村民、广大游客共同爱水护水。如今的黄草洼村,已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坐落于什刹海景区的西城柳荫街社区,被誉为“小塞纳”的亮马河流经的朝阳顺源里社区,挟括河穿村而过的房山黄山店村,“首都绿色村庄”延庆四海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个社区(村)获评“水美家园”称号。无论是中心城区抑或远郊山区,每一处“水美家园”都是市民共同参与管河护河、维护“美丽河湖”治理成果的生动实践。

从“优美”到“幸福”

北京的“美丽河湖”建设由来已久。从2017年开始,北京就启动了“优美河湖”评定,营造出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北京共有92条(段)的河湖当选“优美河湖”称号。

“北京从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河湖水清、岸绿、安全、宜人,河湖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周边水事秩序良好的目标,因此那个时候确定评选‘优美河湖’。”北京市水务局河长制综合处处长王光武说。在此背景下,“优美河湖”的认定标准就是“水清”“岸绿”“安全”“宜人”四个方面。

2023年北京启动“幸福河湖”创建评定工作,从“优美”到“幸福”,评定标准也随之改变。

根据《北京市“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评定工作办法(试行)》,幸福河湖是指实现安全流畅、水质优良、岸绿景美、管理高效,人水相亲、共治共管、宜乐宜游的河湖,创建标准主要参考四个方面:安全、生态、宜居、智慧。

“首先是安全,河道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行洪,要给河水以出路,让河水能够顺利流淌,确保行洪通道的安全。”王光武说。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河湖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让越来越多的河湖面貌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这一概念越发得到重视。因此,河湖环境不能仅仅停留在水质洁净这一层面,还要逐步完善生态系统。

河湖边的景色也要更加优美。“比如河岸的绿化,以前只是简单地种树、种草,现在不仅要乔木灌木搭配,还要错落有致、五彩斑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只有景色优美,市民游客才愿意到河边来,才是宜居的河流。”王光武说。除此之外,还要有高效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河湖水利工程的运转、河道行洪安全和日常监测维护,巩固住河湖治理建设的效果,“这样才是一条真正的人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才是一条‘幸福’的河!”

2022年年底,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共治,开展“水美家园”评定。评定标准包括取水供水、再生水利用、节约用水、水环境治理、河湖等滨水空间、社会共治等六个指标。

“能够成为水美家园的社区、村庄,如果辖区内有河湖,那一定是优美河湖、幸福河湖;如果没有河湖,那这个社区(村)也要实现水资源取供用排、循环利用等治水管水全过程规范管理,实现人水和谐、水业共兴、宜居宜业。”王光武说。

从“优美河湖”到“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评定过程中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参评“幸福河湖·水美家园”的河湖、社区周边居民满意度占据重要比重,因治水管水问题多次被市民群众投诉形成舆情的幸福河湖、水美家园还有可能被撤销称号。这在某种程度上让获评的河湖、社区(村)时刻保持“紧迫感”。

正如顺源里社区党委书记王婧所说:“是荣誉,也是鞭策。”顺源里社区安排专人定期对辖区污水、雨水管网开展巡查,确保社区内雨污管网、污水管网、再生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运行良好,无污水直排、乱排现象;多次组织公益活动,倡导志愿家庭、学生为守护水美家园贡献力量,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幸福河湖的创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一段一段、一条一条的幸福河湖越来越多,未来连在一起,是一条大河全部成为幸福的河、美丽的河,全市河湖都成为幸福的河湖、美丽的河湖;水美家园也是同样,从一个个水美家园到水美街道、水美乡镇、水美区,以点带面,连线成网,形成全社会共同护水管水爱水的意识,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王光武说。

2.jpg

西海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动植物与游人和谐共处。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3.jpg

大兴区新凤河岸边碧水清澈,绿柳相映。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专家观点

“河湖评优”期待大众更广泛地关注、参与

汪元元

“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工作是北京市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创新举措。“幸福河湖·水美家园”是人民幸福生活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推进创建评定工作,河湖管护持续规范,更加安全高效;河湖生态持续向好,更加健康;河湖环境持续改善,更加优美宜居。创建评定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管河护河爱河热情,有效解决了河湖保护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推动了北京市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人民群众因河湖而产生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

创建评定工作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是以维护河湖自身生态系统健康为基本前提,充分树立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现代河流伦理理念;二是在有效保障生态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河湖在经济、文化、景观等方面的价值;三是精治共治法治并举,持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

创建和评定工作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逐步扩大“幸福河湖·水美家园”创建范围和影响范围,打造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

(作者系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战略与水文化研究所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