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官厅水 泽润京津冀 官厅水库胜利竣工七十年侧记

日期:2024-05-30 09:44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字号:        

惊蛰一过,官厅水库就热闹起来。冰雪初融,碧波荡漾,草木返青,飞鸟翔集。如此画卷,已经成为官厅水库春天常见的风景。

作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库,官厅水库是为了与水“抗争”而生。水库落成,京津冀三地再也不怕永定河水的泛滥。七十年岁月流转,官厅水库如一颗“生态明珠”,护佑着三地平安,在泽润三地的过程中,官厅人也渐渐学会了与水“共生”,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官厅实践。

官厅落成 京畿“永定”

官厅水库管理处会议室内,一张永定河流域图挂在墙上。图上描画的是官厅水库今天的画卷,背后承载的却是七十年接续奋斗的记忆。

自西边而来的桑干河和洋河一路浅唱低吟,来到官厅山峡的朱官屯村汇流为永定河,入官厅山峡前接纳妫水河之后,瞬时变得“豪放狂野”,气势逼人,奔腾20公里,进北京,抵天津。历史上被赐名“永定”的河流,从来都“无定”,常常泛滥成灾,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部分地区防洪形成巨大威胁。史料记载,1912年到1949年,北京发生的几次大水灾,都与永定河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为根治永定河下游水患,利用好永定河水资源,党中央决定在怀来境内修建官厅水库。”官厅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1951年10月,官厅水库破土动工。随着水库开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移民,远赴异地他乡,重建家园。为了建设官厅水库,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100余个村、5万多村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这也让官厅水库文化底蕴中,多了一层“舍小家为大家”的寓意。

当然,官厅水库精神还凝练着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当时,水库建设是举国瞩目的重大工程,得到了全国的鼎力支援。

水库工程一开始,各种机器、器材从全国各地运来。鞍山的钢铁,天津、太原、上海的钢筋,唐山的水泥,湖南的杉杆,白洋淀的苇席,内蒙的木材……施工所需材料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官厅水库建设工地。

建设者们也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技术工人、学生……漫山遍野的建设大军,爬坡过坎、攀梯下沟,为了工程全情投入、热情高涨。

怀来县黄营村九旬老人方吉是官厅水库建设的亲历者。他回忆,那时候,缺乏建设经验,技术手段落后,也没有什么机械车辆,全靠人力,尤其是土方石料的运输主要靠扁担挑。“每人一根扁担两个土篮,一担能挑百八十斤,没有人喊苦叫累。”方吉说。

官厅水库主要包括拦河坝、输水道、溢洪道和发电站四项工程,历时两年零六个月建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官厅水库视察和参加义务劳动。1954年5月,在庆祝官厅水库工程竣工大会上,建设者们被授予毛泽东主席题词的“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锦旗。

总占地面积163平方公里的官厅水库,四分之三的面积位于怀来,四分之一在延庆。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李彦硕至今忘不了水库修建成功后,他回校后收到官厅水库领导发来的喜报:“你们走后,永定河发生了历史上第二大洪水,但被官厅水库给拦蓄了,下游北京、天津,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四个字是最美的勋章,永定河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永定”。七十年来,官厅水库充分发挥拦洪作用,在汛期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尤其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时,官厅水库实现了永定河山峡段以上洪水全部拦蓄,拦蓄洪水量7900万立方米,拦洪率与削峰率均达到100%。

同时,官厅水库也拦截了大量泥沙,免除了泥沙对下游的侵害。“七十年来,让下游免受洪水和泥沙危害,为北京及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官厅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修复生态 与水“共生”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纵贯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沿海发展区,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主轴和廊道。官厅水库则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节点和生态节点,在维护三地生态环境上意义重大。

如果说,最初的官厅水库是与水“抗争”的利器,如今官厅水库则是与水“共生”的典范。这条“共生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跌宕起伏。传承建设者们留下的官厅建设诗篇,新一代官厅人写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故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官厅水库水质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态势,当地湿地生态环境也被破坏,在1997年至2007年,一度退出北京市的饮用水源地。京津冀三地水网紧密相连,官厅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让本就缺水的京津冀地区变得更加“拮据”。永定河北京境内持续断流,干涸的河床成了风沙源。

痛定思痛,壮士断腕。2008年以来,北京、河北、天津联手进行水质治理。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官厅水库周边水系水生态治理、永定河三家店拦河闸水毁修复等工程逐一提上日程,尤其是官厅妫水河入库口湿地工程的建设,让官厅水库周边恢复了“草长莺飞二月天”的风景。

官厅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总范围19公顷,其中湿地净化区面积12.17公顷,湿地附属区面积6.83公顷。工程建成后,湿地的日净化水量为2万立方米,年净化水量为730万立方米,促进妫水河入库水质改善及库区生态恢复。

官厅水库还建成水质监测站、化验楼,并编织了总计22个监测站点的水环境监测网,以水质监控推进全流域水环境治理。经过近十年综合治理,2007年,官厅水库恢复为北京的备用水源地。库区水质也由原来的地表水Ⅴ 类水,提升至Ⅳ类水,个别地段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随着北京市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官厅水库管理处增加了对水质化验室的投入,购置水质取样船,便于在水库水面提取水库水样,为水环境信息的采集提供了更为快速方便的监测手段。

上游水环境的恢复,畅通了永定河下游。官厅水库反哺永定河,成为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之一。2020年,永定河水流入天津市,实现京津冀三地的水流贯通。到2024年,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恢复生态水文节律,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官厅水库真正成为京津冀水源地。“全域共治,助力官厅水库到2035年恢复饮用水水源功能。”官厅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引领 赋能发展

2024年5月13日,官厅水库迎来了竣工七十年的好日子。此时的水库周边已经绿波荡漾,草木繁茂,举目皆风景,处处有风情。官厅水库与水“共生”之路的探索,不仅是在一条曾经泛滥成灾的河上,建成华北最大的湿地、京津冀的绿肺,更在于走出了一条绿色引领、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

建成之时,官厅水库就承担了一部分服务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官厅水库不仅能为北京西郊工业区、京津冀农田和北京城市河湖供水,其建成还为官厅山峡梯级发电创造了条件。1955年底,官厅水电站的第一台水轮发电机开始发电,并正式向北京送电。1956年4月,装机工作全部完成,官厅水电站建成。此后又修建了下马岭、下苇甸两座梯级电站,为首都及华北地区提供了大量电能。截至2023年,官厅水电站累计向北京、河北、天津发电87亿度。

生态恢复后,一汪碧水,百里青山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背靠官厅水库,怀来县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葡萄、文旅康养等产业,致力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桥头堡”、宜居宜业康养休闲集聚中心,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官厅湖湿地生态马拉松赛已经成为文体旅融合的品牌活动,不少跑步爱好者表示,官厅水库湿地公园空气新鲜,跑道舒适,沿途处处皆景,跑起来心旷神怡。

官厅水库重现水清岸绿,还富裕了居住在水库周边的居民。57岁的侯建军是官厅水库湿地公园保安,他的妻子在这里做保洁员。“湿地公园的建成,让我们一家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去外地打工,收入还比以前翻了近一倍。”侯建军说。

智慧水务 守护“明珠”

从空中俯瞰官厅水库,水天一色,碧田作伴,白色的风车点缀山林之间,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官厅水库就是为画卷点睛的“生态明珠”。为了守护好代代官厅人奋斗的成果,官厅水库建立起了科技特色突出的智慧水务管理体系,覆盖工程安全、水质监测、调水供水、泥沙清淤等领域,用科技赋能水库管理和运行。

官厅水库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筑牢了水库安全屏障。“这个系统包括坝体内部变形监测系统、大坝表面变形监测系统、强震系统、山体监测系统和智能配电系统,能对水库安全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官厅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官厅水库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基于北斗GNSS,对现有77个表面位移监测点进行改造升级,每个监测点安装1台北斗GNSS监测设备,实现了每个测点全天候、全自动化表面位移监测。

水质监测事关生态修复,更与京津冀三地河湖品质息息相关。官厅水库建成了包括出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妫水河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八号桥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内的水质监测系统。尤其是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成为永定河生态环境修复和首都供水安全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机在官厅水库巡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查过程中的环境受限问题,补齐了传统人工巡查短板,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管理盲区,让巡查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未来,官厅水库还将继续推进智慧水务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提升官厅水库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结语

清水润京畿,逐绿向未来。

七十年岁月悠悠,沉淀了官厅底蕴,美丽了官厅生态。在新时代,官厅水库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继续以“生态”作笔,守好一库碧水,让清波荡漾,永续南流。(黎小红 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