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工程信息(截止2024年度12月份) | ||
项目号 | 项目题名 | 完成情况 |
1 | 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左右。 | 严格落实计划用水管理要求,各区持续做好用水预警和征收提醒工作,预计全年生产生活用水量约为26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是用水量下降超过1%,能够完成年度任务。 |
2 |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5%以内。 | 实施老旧管网改造、DMA、卫星探漏等技术措施,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150公里以上,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设独立计量区50处、换装智能远传水表,持续降低管网漏损率。初步计算中心城区漏损率将降至8.2%左右,经开区达到7%左右。 |
3 | 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 | 永兴河第二再生水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工程(一期)已具备通水条件。高岭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已通水试运行。昌平污水处理厂(一期)已通水调试运行。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 |
4 | 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提高到36%。 | 完成海绵城市分区自评估工作,经初步汇总,全市海绵城市达标面积56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近40%。 |
5 | 水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亿元。 | 根据市统计局反馈数据,截至11月底水务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 |
6 | 完成14座水库、223公里堤防水毁工程修复。 | 该项任务已经完成。 |
7 | 开工建设永定河卢三段、卢梁段左堤综合提升等工程。 | 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已完成国债资金任务目标,建设防冲墙41公里。 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已完成国债资金任务目标,建设防冲墙8.8公里。 |
8 | 出台小流域山洪沟道综合防灾减灾指导意见,组织编制门头沟等区山洪沟道“一沟(村)一策”方案。 | 按计划共完成韭园、田寺、黑河沟等64条山洪沟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风险隐患分析,完成以上山洪沟涉及105个村的一村一策方案编制。编制完成田寺沟、韭园沟、黑河沟防灾减灾模式。 |
9 | 实施580公里山洪沟道分类施策、综合治理。 | 开展山洪沟道恢复治理131条775公里,其中房山区62条368公里,门头沟区46条191公里,昌平区23条216公里。该项任务已全部完成。 |
10 | 实施127处水文设施水毁修复。 | 汛前,127处水文设施修复工作全部完成,水文监测能力已恢复至灾前水平的目标。 |
11 | 全面推进大石河、拒马河、北沙河、怀九河等河道治理提升工程。 | 大石河、拒马河、北沙河、怀九河4项灾后提升工程全线开工建设,总体进度完成35%,完成投资35亿元 |
12 | 加快建设小清河蓄滞洪区主动防洪工程,推动大兴国际机场(二期)、东沙河、南口、坝河口等规划蓄滞洪区落地建设。 | 东沙河蓄滞洪区完工;大兴国际机场(二期)、南口、坝河口等规划蓄滞洪区实现开工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分别为:43%,18%,46%;小清河蓄滞洪区主动防洪开工建设,工程总体形象进度32.6%,房山区加快主体工程建设。 |
13 | 完成二道河、西峰山、钻子岭水库立项并力争具备开工条件,力争陈家庄水库工程完成立项,推动张坊水库在国家层面立项。 | 已取得西峰山、钻子岭水库立项批复,二道河水库已完成立项报告,正在积极申请立项批复。已编制完成陈家庄水库(现名永定河水库)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钻子岭水库于12月28日开工建设。张坊水库已由海委想水规总院申请规模论证审查。 |
14 | 加快温潮减河工程建设。 | 工程全线进场施工,完成土方开挖113万方,回填筑堤70万方,今年完成投资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 |
15 | 全面开展灾后水库、水闸、堤防等安全评估,推进土石坝抗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工作。 | 督促指导对受灾水利工程实施安全鉴定(评价),全面复核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状况;督促指导水利中心、相关区水务局对土石坝水库开展安全提升复核论证,组织编制印发《北京市土石坝水库应对超标准洪水应急保坝方案》《北京市土石坝类水库安全提升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明确安全提升的水库清单,并编制土石坝水库安全提升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土石坝水库抗洪能力提升工程。 |
16 | 完成存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卢沟桥分洪枢纽、沙河闸等水闸除险加固。 | 怀柔区大水峪水库主体完工,全市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均已完工;卢沟桥分洪枢纽、沙河闸等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均完成50%以上 |
17 | 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和“四预”体系。 | 在永定河官厅山峡已完成测雨雷达、雨量站、专用水文站新建工作,完成水文站提档升级,汛前完成构建永定河官厅山峡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试点体系建设。在全市通过新建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改建水文站、水文监测设施,升级建设水文巡测基地,提升水文应急通讯能力,进一步完善“第二、三道防线”,同时,通过完成流域基础数据及底板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建设完善、流域山洪洪水孪生场景应用建设,提升了水文数据处理能力、水文预报模型精度。水文监测设施功能提升工程、北京市水文测站提档升级及监测能力建设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北京市数字孪生流域山洪洪水预报调度能力提升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 |
18 | 开展永定河官厅山峡雨水情监测预报现代化试点建设,将门头沟区打造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样板。 | 汛前,“第一道防线”3部测雨雷达均已开机并组网运行;官厅山峡“产汇流+洪水演进”模型体系构建工作完成,“第二道防线”34处雨量站均完成建设,“第三道防线”5处专用水文站均完成建设;卢沟桥、陇驾庄、雁翅和三家店4处水文站完成功能提升,完成永定河官厅山峡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试点体系建设。 |
19 | 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推动总氮精细化防治。推进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有序疏解。 | 开展月度总氮溯源监测。密云区已进一步完善《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疏解提升工作方案》,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拟于近期报市政府召开市长专题调度会,然后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
20 | 推进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修编,加强水务设施自身防洪防涝标准研究。 | 完成五大水系专题研究,以及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御、城市防涝等专项规划成果;编制完成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专项规划报告初稿。 |
21 | 修订完善全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及各流域洪水调度方案、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优化调度机制、简化调度流程。持续完善“1+7+43+N”水务应急预案体系。 | 按照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求,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修编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务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手册;加强各级各类预案支撑性材料修编工作指导。各级预案均已完成备案,预案支撑性材料已完成编制。 |
22 | 制定蓄滞洪区管理与运用补偿办法,探索研究蓄滞洪区内村庄设施、水务工程保险制度。 | 编制完成《蓄滞洪区管理与运用补偿办法》《北京市蓄滞洪区保险制度框架构建研究报告》《小清河蓄滞洪区保险方案框架初步设计》以及《北京市洪水保险制度研究报告》。 |
23 | 加强公众洪涝灾害安全防范教育和避险演练培训。 | 洪涝灾害安全防范教育方面:(一)做好线下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结合“23·7”特大洪水警示,更新绘制科普海报、手册、宣传片,并向各区水务局、局属各单位发放。随着宣传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防洪排涝科普覆盖度、市民知晓度和理解支持程度均大大提高,多年来对科普宣传满意率在95%以上。 (二)充分依托线上传播平台,丰富科普教育的内容形式。在中国防汛抗旱微信号、抖音号,水润京华双微推出系列《防洪排涝公开课》,在地铁灯箱电视、重点站区、公交场站、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等媒体平台,集中投放预报预警海报图集和宣传片,累计覆盖1.4亿人次。 (三)有效利用行业媒体和社会媒体,主动宣传工作亮点。 避险演练培训方面:7月24日,市水务局组织开展北京市防洪排涝综合演练,水利部、北京市政府、市应急局相关领导及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演练在“23·7”强降雨过程的基础上,模拟暴雨中心的移动路径以及降雨过程的时空分布适当东移,以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流域发生20至50年一遇洪水为背景,设置了洪水预报与防洪会商、城区厂网河联合调度、水利工程巡堤查险、城市内涝排水抢险、流域洪水调度、蓄滞洪区运用、工程应急抢险等13个演练场景和10个现场实操环节。采用现场、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专题培训。课程设置围绕防汛形势与任务、洪水预报、防汛预案、应急调度、工程抢险技术和山洪、流域洪水、城市内涝等,共举办4期 |
24 | 贯彻落实《北京市节水条例》,做好条例实施一周年主题宣传。 | 结合北京日报等省媒、水润京华、中国水利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宣传,持续开展节水“七进”等活动,宣传普及《条例》相关知识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普及度和影响力。多措并举、精彩纷呈,聚力打造节水特色宣教品牌,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1.持续强化全媒体宣传力度。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节水主流宣传新格局。2.积极开展重要节点宣传活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协同各区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水主题活动。3.创新“节水+”宣教形式。推动节水文化与特色活动的有机融合,以新颖的形式号召广大群众参与节水行动,传播节水文化,擦亮“我为节水代言”特色宣教品牌。围绕“南水”进京十周年重大主题开展节水宣传。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日报等中央及市属重要媒体开展专题策划,中央电视台在12月12日陆续推出南水十周年北京系列报道以及特别节目,新媒体端连续进行多场直播,还首次创新性的将水务数字孪生技术运用到宣传报道里;新华社推出南水十周年北京系列报道,围绕供水、节水、水生态、水资源调度等内容,介绍北京十年来充分利用“南水”的工作成效;与北京日报策划推出“南水进京 十年十变”专题,并同步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在北京日报头版开设专栏,共发布10篇重磅报道,其中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十年来北京节水成效。此外,组织召开“南水”进京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围绕十年来“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介绍北京十年成效。 |
25 | 完成“全国节水型城市”复查,开展节水型社会复验。 | 3月份水利部组织海委对东城区、西城区和平谷区进行的节水型社会现场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本年度住建部“节水型城市”现场复查工作和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工作任务未开展。 |
26 | 实施首都水资源战略安全保障方案,强化战略储备水库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储备水量与水质,推进水源、输水、制水、配水环节补短板及完善提升,加强各区分布式战略水源井管理及试点建设。 | 加快实施首都水资源战略安全保障方案,持续通过地下水压采、生态补水等方式,增加五大地下水储备区储备水量,五大地下水储备区储备水量已提前实现2025年储备目标。组织水规院对中心城区地下水开采能力、用水需求和保障情况进行分析,水规院申报的《首都水资源安全保障-北京市分布式战略备用水源井试点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验收。 |
27 | 开展官厅水库清淤试点和库滨带建设。 | 官厅水库库滨带工程实现开工建设,年度投资完成2.2亿元,已完成围网基础开挖4公里,场地平整9万方 官厅水库清淤试点工程已完成国债资金任务目标,完成水下清淤400万方。 |
28 | 配合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总体规划编制,推动中线干线北京段扩能,推进市内配套“东二环线”前期工作。 | 完成“两省一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建设调研。完成拟报市政府的南水北调后续规划阶段性成果修改。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在市政府专题会上做了汇报。 |
29 | 推进北部水资源廊道建设前期工作。 | 组织编制完成北部水资源廊道初步方案。 |
30 | 做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官厅水库上游引黄及集中输水。 | 南水北调中线2023-2024调水年度累计调水13.45亿立方米,完成分配水量的117.5%。根据当年水资源形势做好永定河调水工作,保障了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目标,册田水库下泄引黄水量1.5亿立方米,官厅以上集中输水1.8亿立方米。 |
31 | 加强再生水配置利用市场化运营,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 | 2024年全市再生水输配量达到6.9亿立方米 |
32 | 制定《北京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开展治本攻坚基础年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推动“一巡三查”系统建设应用,加强水务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监管。 | 《北京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 年)目标任务清单》中10大项49小项2024年度任务均已完成,并已将完成情況上报市应急局。 |
33 | 在平原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延伸工程,推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优先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 | 完成34个村集约化任务。 |
34 | 在山区实施村庄供水站标准化建设。完成20处农村供水设施改造任务。 | 完成26处农村供水设施改造。 |
35 | 加快海淀温泉水厂建设,督促完成门城水厂、延庆平原地表水厂(二期)建设。 | 温泉水厂完成主要构筑物结构工程建设; 门城水厂、延庆平原地表水厂(二期)已进入通水运行调式阶段。 |
36 | 推进怀柔地表水厂、大兴国际机场水厂、顺义地表水厂等前期工作。 | 怀柔地表水厂完成立项报审,大兴国际机场水厂、顺义地表水厂完成综合规划实施方案并报审。 |
37 | 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0公里以上。 | 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00公里,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
38 | 完成50万支居民智能远传水表更换。 | 累计完成80万支居民智能远传水表更换。 |
39 | 推进城市副中心减河北再生水厂、台湖第二再生水厂、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厂前调蓄、酒仙桥再生水厂扩建和高碑店再生水厂一级强化处理设施等工程建设。 | 高碑店再生水厂一级强化处理设施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减河北再生水厂、台湖第二再生水厂已实现进场施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厂前调蓄、酒仙桥再生水厂扩建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
40 | 完成4座城镇污水及再生水厂新(改、扩)建,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8万立方米。 | 永兴河第二再生水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工程(一期)已具备通水条件。高岭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已通水试运行。昌平污水处理厂(一期)已通水调试运行。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 |
41 | 完成164公里污水管线建设。 | 已完成164公里污水管线建设。 |
42 | 完成50个村庄污水收集治理。 | 实现53个村庄治污工程全部完工,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
43 | 动态消除黑臭水体、劣五类水体,探索建立水质污染预判预警机制。 | 本月将朝阳、丰台、门头沟、通州、大兴区、经开区等6区10条河段单月水质超标情况向相关区印发整改通知,其中大兴区小龙河(永)天宫院街道段,达到劣V类水体判定标准重新挂账督办,并持续跟进问题整改。 综合处:对全市河湖环境进行检查,共计发现问题2386件,及时向各区和水管单位通报。 |
44 | 完成16处积水点治理。 | 已完成治理积水点16处。梳理2024年积水内涝治理工作。完善积水点治理清单,编制2025年治理计划。 |
45 | 开展“清管行动”1万公里。 | 开展“清管行动”1万公里任务已经完成。 |
46 | 绘制发布郊区新城积水内涝风险地图。 | 完成风险图编制,成果对外发布。 |
47 | 推进南护城河等中心城区溢流调蓄工程建设。 | 完成相关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初步明确了南护城河溢流污染调蓄工程建设规模与项目选址。 |
48 | 研究推进地下深隧排洪廊道建设工作。 | 编制完成西部深层排蓄隧道工程初步方案,并在市政府专题会上向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市领导要求按照“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系统计算”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研究与地铁、BRT等功能的复合利用方案。 规划处:地下深邃排洪廊道属排涝相关内容,水规院、城市规划院等技术力量已就相关问题进行对接。经研究,结合防洪排涝规划修编目前进展,需在下阶段工作中进一步论证是否纳入防洪排涝规划修编中。 海绵处:编制完成工程的初步方案,形成工程的体系架构,为来年下一阶段的具体工程布置及各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供稳固的基础。 |
49 | 制定实施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 | 编制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 |
50 | 推进“二绿地区”河湖水系生态治理。 | 制定完成二绿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与《二绿地区典型公园水源配置与水系连通调研报告》。 |
51 | 持续推进温榆河公园二期建设,实施清河老河湾生态治理工程。 | 老河湾2024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4000万元,已完成资金拨付工作。 |
52 | 加快实施“点靓凉水河”石榴庄段主体工程。实施凉水河永胜桥至旧宫桥段、妫水河等河道滨水慢行系统改造。 | “点靓凉水河”石榴庄段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河道拓挖、护岸改造、雨水口改建、 巡河路改建、景观照明工程等主体结构工程,剩余绿化种植内容待2025年上半年温度适宜后实施。 凉水河永胜桥至旧宫桥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于2024年4月建设完成。 妫水河滨水健身步道工程已建设完成。 |
53 | 实施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小月河、南旱河、坝河、北小河等美丽河湖提升工程。 | 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提升工程已完成市发改委可研审批。小月河提升工程已提交市政府会议审议,北小河(京承高速路至五环路段)已进场施工。南旱河滨水慢行工程已全部完成。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治理已完成。京密引水渠(海淀段黑山扈桥至颐阳路跨河桥)项目纳入京密引水渠海淀区围网美化和滨水空间绿化彩化项目,拟将下达资金。 |
54 | 组织开展“幸福河湖·水美家园”评定复核工作。 | 完成“幸福河湖·水美家园”评定复核工作。 |
55 | 推进河湖空间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 完成通惠河群众皮划艇、赛艇、龙舟、浆板水上体验活动涉河活动审批,完成潮白河俸伯桥至柳各庄桥通航水务意见回复,对接通州区研究通州区对于大运河年度水上活动的举办计划,实现打包审批支持通州区有序利用北运河水域。指导各区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帐篷露营地涉河活动许可。正在对接昌平区进一步推进对十三陵水库区域水上活动打包审批的工作。完成2024活力通州浆板皮划艇邀请赛、2024活力通州浆板皮划艇邀请赛涉河审批工作。编制完成北京市河湖水域占用补偿调研分析及实施途径技术研究报告;印发《美丽河湖 你我共护-北京市亲水护水治水知识手册》;编制完成《北京市河湖及水利设施向公众开放实施方案》,推进非核心功能的水利设施向市民开放。 |
56 | 实施北护城河滨水步道连通工程,打通东直门北桥等8处滨水步道断点。 | 北护城河滨水步道连通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新建步道、步道下挖、架设栈道等方式打通东直门北桥、安定门闸左右岸等8处断点,助力二环绿道80公里连通。该项目于2024年8月实现进场开工,2024年12月10日建设完成。 |
57 | 推动水务政务服务质效双提升。 | 2024年,全面实施2023年版水务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指导各区完成区级事项切换。对百余个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全部实现了“一网通办”。统筹全市各区审批业务,打造水务版垂管系统,实现了“全程网办”;规范涉密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流程、许可文书格式,优化即办件办理环节及要求,压缩水务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特殊环节时长,制定并印发《北京市水务局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裁量权基准(2024年版)》,推动行政审批从事项管理向要素管理;深化新增"暖心短信提醒"服务,为更多企业、群众提供规范、高效的水务政务服务。 |
58 | 完成潮白河等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 | 编制完成《潮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
59 | 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 门头沟202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已经完工,项目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均满足水利部要求。向门头沟、延庆等5区下达2025年水土保持与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设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压实区级主体责任,为顺利推动2025年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
60 | 出台潮白河等重要河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 | 《北京市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已于7月2日由市水务局、市规自委联合印发实施。 |
61 | 深化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 | 完成2024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 |
62 | 开展水生态区域补偿金核算。 | 根据《北京市水生态区域补偿暂行办法》和《北京市水生态区域补偿金核算细则》,开展了2023年度12项考核指标监测评价和各区补偿金核算工作,针对补偿金扣缴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合水生态修复保护重点方向提出补偿金使用分配建议,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
63 | 实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一河(湖)一策”。 | 将8个区的10条区级河流生态复苏工作纳入河长制加以推动,重点检视复验了纳入水利部88条母亲河复苏名单的泃河、黑河沟2条河流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方案,均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
64 | 推动建设密云水库上游重点河湖生态廊道体系。 | 推动密云区开展潮河、白河、清水河、牤牛河、白马关河5条主要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安达木河等上游河流沟道水域安全治理工程建设。其中,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拟于12月31日施工、监理开标,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沟道水域安全治理工程已于12月16日完成施工、监理开评标。 |
65 | 组织编制区级水网建设实施方案。 | 完成区级水网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 |
66 | 持续实施永定河、潮白河等河道生态补水。 | 持续实施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生态补水,永定河连续两年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目标,全市五大河流连续4年全线贯通入海。 |
67 | 强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推进“一区一策”精细化治理,加强地下水置换与管控,促进重点区域泉域地下水涵养与修复。 | 按照年初制定的《2024年度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持续开展“控管节、调换补”各项治理措施。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北京市地下水管控指标,明确了全市及各区地下水取水总量及水位控制目标。重点针对地下水超采区、重要泉域、地下水储备区,利用中央超采资金,开展增补减采工程建设。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已全面清零,重要泉域地下水水位均较去年同期回升。 |
68 | 强化地下水水资源保护与配置,配合开展城市地下水安全水位研究,统筹推动地下水涵养保护和地下水位合理调控。 | 持续做好地下水监测评价和动态发布工作。以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系统恢复、分区施策为基本原则,探索研究了本市地下水适宜水位。组织开展《地下水水位回升背景下地下空间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已获得市财政预算批复。按照市政府第339号会议纪要要求,持续做好水位监测分析、停用机井管理等工作。 |
69 | 探索永定河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与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 依据《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组织市发改、财政、水务、流域公司积极探索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运行管理养护工作方案》,细化完善项目运营养护模式,并于10月10日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会议明确当前首要任务是做好永定河灾后提升工程建设,由永定河流域公司利用好现有政策、资金,做好相应的运行维护工作。下一步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进一步深化研究运行管护体制机制,为永定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路径。 |
70 | 深入推进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精细化管控,完善扬尘治理长效机制。 | 持续加强水利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每周调度,采取视频巡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检查督导,督促非道路移动违规被通报工地进行问题整改。组织开展空气重污染期间应急应对,全面落实协商停止土方及拆除作业、停驶国四以下运输车辆、停止国三以下机械作业,期间加大现场抽查和视频巡查力度,发现违规现象督促有关单位立行立改。 |
71 | 推动核心区历史水系恢复,加快浴蚕河西板桥明渠北段等历史水系恢复和保护。 | 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水系保护恢复与景观提升方案》经市委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原则同意。西城区已完成西板桥以西河道原址挖掘。 |
72 | 开展年度河(湖)长制考核,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 | 印发《关于印发实施精简优化后的〈2024年北京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按照方案开年度考核工作。 |
73 | 推进北京市供水条例、永定河保护条例等立项论证。 | 11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49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永定河保护条例》立项报告,后续将列入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 |
74 | 推动建立执法队伍机构改革后水务管理与执法衔接机制,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 加强与城管执法部门工作协同,完善水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协调联动,推进“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有关工作机制”出台,8月20日市水务局、市司法局、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有关工作的通知》。 |
75 | 全面完成智慧水务1.0建设任务,研究智慧水务2.0规划方案,强化“一数一源一标准”数据治理,建成水资源“取供用排和再生循环利用”协同监管平台并上线运行。 | 基本实现了非农规模取水户的在线计量设施安装或更换,农灌机井采取“以电折水”方式;二是按照“一数一源”的标准,通过在线远传、京通端填报等方式在取供用排与再生循环利用协同管理平台-取水模块实现全量取水户的水量数据汇聚。 已全面完成智慧水务1.0建设任务,11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终验;持续开展智慧水务2.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分管局长多次专题调度工作进展,逐项听取智慧水务2.0拟开展工作内容并提出完善建议;完成“一数一源一标准”数据治理相关指标清单及数据治理成果,形成目录可对外共享;完成“取供用排和再生循环利用”协同监管平台最终验收和上线运行。 |
76 | (1)开展密云水库、永定河、南水北调工程等数字孪生建设,(2)持续优化“北京模型”,提升“四预”水平。 | 科技处:3个数字孪生项目已完成24年度任务,剩余建设任务将于25年完成。其中密云水库数字孪生正在开展库区、安防业务场景以及视频识别、水文动力、生态环境、数据驱动模型等工作;永定河数字孪生已完成“初步完成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孪生平台搭建”年度任务目标,正在开展空间管控3个模型建设等工作;南水北调工程数字孪生建设初步构建团九二期龙背村闸站、第十水厂分水口调流阀数值模拟模型,正在推进各模型优化、系统知识库开发等工作。 |
77 | 构建水务规划管理体系。 | 制定完成《北京市水务规划管理办法》。 |
78 | 健全多元化水务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规范参与水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 一是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大与国家部委沟通联系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二是积极申请用足用好本级财政资金。三是组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申报地方政府一般债。四是配合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工作,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企业金融政策支持。五是推动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工作。六是积极研究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水务投融资机制,学习先进案例和经验,探索在本市落地的有效途径。 |
79 | 完善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管理制度,规范调度体系,推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装备应用场景建设。建成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和东水西调工程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 | 1.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成,组织水利中心梳理建立需制定的制度清单(共38项),目前已全部印发; 2.“一巡三查”系统运行管理模块在市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面使用; 3.建成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和东水西调工程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完成验收。 |
80 | 开展水利工程运维项目典型领域成本效益分析和绩效评价。 | 向市财政局提交成本绩效分析报告,组织撰写局领导专题调研报告。 |
81 | 制定《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水务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水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工勤技能人才协同成长机制。 | 完成并长期坚持。一是开展三支队伍人才统计分析,并把结果用于指导人才队伍建设选、训、管、用全链条。二是按照《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突出政治训练和履职能力提升两个重点,着力提高培训实效,年度面向全系统和全行业组织培训37期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项目225人,其中防灾减灾领域125人,水生态保护领域100人。三是加大“三支队伍”人才协同成长,在继续做好局属事业单位科级以下人员转岗的同时,全年5名处级领导干部转聘专业技术岗,从专技岗提拔1名处级领导干部。四是印发《关于建立北京市水务局正科级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的实施方案》,择优选拔58名优秀年轻干部入库。五是强化人才评价激励。引导水务人才评价服务保障水务改革发展和水务中心工作,周密组织年度专技人才职称评审和工勤技能人才水务行业工种等级晋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