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水务工作报告

日期:2025-02-18 09:24:00    来源:市水务局网站

字号: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保障首都安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保障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水务使命,在推动首都发展建设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水务篇章。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成效。以扎实推进巡视和市委书记点评问题整改为抓手,全力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制定并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水务专项规划;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农村供水问题800余处;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廉洁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廉政风险防控指南,打造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创下水务建设投资规模历史新高。全年新开工项目240个,总投资1200亿元,相当于过去6年开工项目总投资之和;全年完成水务投资相当于前3年的总和;新开工项目数和完成投资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不断筑牢防洪排涝安全防线。在永定河官厅山峡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治理积水点16处,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提高到36%以上。汛期快速处置86处(次)积水险情,指导属地转移避险3.9万人次,在降雨较常年偏多6成情况下实现平稳度汛。

——大幅提升首都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10年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超过百亿,逾七成市民受益;密云水库蓄水量再创历史新高;地下水位连续9年回升,增加储量近70亿立方米;汛期水库拦蓄洪水6.37亿立方米,成为水资源保障的重要来源。

——全面推进河湖生态持续复苏。推动出台《北京市水网建设规划》,五大河流连续4年全线贯通入海,永定河连续第二年全年全线有水,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部清零,珍稀物种频现多个水域,北京河湖复苏获水利部专场新闻发布会推介,成为全国典型示范。

——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各级河长督促整改3000余项河湖环境问题,全覆盖实施城乡清管行动,有效削减8.5万立方米淤积物入河;完成25处农村供水设施改造、50个村庄污水收集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排水服务保障水平。

一年来,我们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防洪和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韧性基础不断夯实。灾后恢复重建54个“一年基本恢复”项目汛前全部完工,96个“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全部开工,二道河、西峰山水库等“长远高质量发展”项目完成立项,钻子岭水库实现开工。积极争取国债资金644亿元,支持205个水务项目。发布“节水贷”产品达20亿元,居全国前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连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二是加强水务民生服务能力建设,市民获得感稳步提高。供水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建成门城、昌平、延庆(二期)等地表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200余公里供水管线改造,管网漏损率降到8.5%以内。建成垡头等8座污水处理厂,新改建污水收集管线220公里、再生水管线100公里,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建成南旱河、通惠渠等10项河湖提升工程,新增慢行系统70公里,潮白河顺义段正式通航,清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亮马河成为滨水空间建设的金名片,成功举办“水+”活动30余项,满足市民亲水需求。水务政务服务质效实现双提升。

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河湖复苏成效巩固提升。印发实施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推进实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一河(湖)一策”,潮白河等累计补水9.6亿立方米,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南部骨干水系全域连通。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双下降”。携手建立京津冀水务(水利)协同专题工作组并召开首次联席会议,推动拒马河等跨界河道治理。持续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开工建设官厅水库清淤试点和库滨带工程,“冀警”入驻官厅水库库区。

四是加强行业发展能力建设,水务管理水平提质增效。河(湖)长制工作合力进一步凸显,彻底解决多年来阻碍行洪的凉水河铁路桥墩等7处“老大难”问题。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大政策,完成永定河保护条例立项。智慧水务1.0初现成效,数字孪生稳步启航。水利管理中心运转顺利,水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开展“南水”进京10周年等系列宣传纪念活动,持续传递水务正能量。

二、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水务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方位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将党建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治水实践、融入行业管理;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统筹,加强水务重点工作与河长制工作的融合与任务落实,借力各级河长的协调指导,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更加“有能有效”;强化数字孪生智慧水务牵引,以“实用、好用、大家用”为目标,科技赋能水务行业管理升级。聚焦安全保障、民生服务、生态治理和水务发展能力提升,抓实重大水工程规划建设、高品质滨水空间建设、城乡供排水均等化服务,奋力开创首都治水兴水新局面。

(一)聚焦安全保障,持续夯牢城市韧性基础

一是全力推动水安全保障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推动永定河水库、二道河水库、西峰山水库、东二环线工程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尽早具备开工条件,争取超长期国债支持。完成永定河堤防加固主体工程、北运河副中心段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温潮减河、潮白河、钻子岭水库等工程建设。推进西部深隧前期研究工作。

二是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工作短板。推进防洪规划修编,持续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动补充建设测雨雷达,力争实现“云中雨”组网监测全覆盖;推进352条山洪沟道地埋式水位计建设,统一全市山洪沟险村险户信息台账。加强积水内涝治理和处置工作协同,督促排水管线移交,实现专业化运营;滚动治理莲芳桥等15处积水点。

三是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布推进节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和节水贷等金融政策。完成5万套以上节水器具换装。不断扩大再生水应用的领域和范围。办好2025年“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四是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和调配。组织实施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推进地下水源地保护与修复;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费改税实施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提高本市耕地范围内农业灌溉用水保障水平,合理调配保障园林绿化多层次用水需求。

(二)聚焦民生改善,稳步提升水务服务品质

一是抓实高品质滨水空间建设。出台滨水空间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制定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强化市级统筹和部门协同,着力打造“两园一河”、北运河、雁栖湖、金海湖、环二环滨水步道等一批蓝绿交织、充满活力的水岸公共空间。加快实施“点靓凉水河”(二期)、京引渠绿化彩化、北展后湖优化提升等幸福河湖提升工程。共同推动全龄友好滨水慢行系统建设。推进河湖空间应开尽开,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对外开放。与园林等部门联合打造“水岸花园”文化名片。

二是抓实城乡供排水均等化服务。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区域统管”,提高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实现温泉水厂具备通水条件,丁家洼、丰台河西第二水厂开工,加快大兴国际机场、怀柔、顺义等地表水厂前期工作。新建改造100公里供水管网、完成50处城乡供水提升工程,换装40万支智能远传水表。开工建设减河北、台湖第二和酒仙桥(二期)等再生水厂,新建改造75公里排水管网、30公里再生水管线。

三是巩固提升水务政务服务质效。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建设,推行水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裁量权基准,深化行政审批要素管理,压缩办理时限。健全“水评”一件事场景组合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擦亮“北京服务”品牌。

四是推动接诉即办工作入细入微。健全完善接诉即办考核、工单质检和核查等工作机制,推动“办单”向“办事”转变。扩大“滨水码”应用场景。开展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农村供水保障问题治理,打通跨部门协作和社会共治渠道,主动作为解决群众高频涉水诉求。

(三)聚焦生态治理,全面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一是开展水环境治理集中攻坚。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机制。依托河(湖)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合攻坚,协同集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核心区、天通苑等区域溢流污染防治,推进南护城河等溢流调蓄项目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河湖生态复苏。加快实施《北京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二绿”地区生态空间水源配置及水系连通方案,持续开展黑河沟等区级母亲河复苏行动。珍惜用好密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蓄水,优化调度实施生态补水,努力延长有水河长和通水时长,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三是持续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快通惠河、妫水河、泃河等重点河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报批。推进重点河流生态廊道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市第一轮河湖健康评价。落实和完善市域内水生态区域补偿机制。探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四是持续推进地下水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局部超采区、重要泉域和地下水储备区地下水压采回补,重点推进白浮泉等泉域综合治理与修复;统筹推动地下水涵养和分区地下水位管控,联合开展地下水位回升背景下地下空间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完成20处自建供水设施水源置换。

五是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治水。推动建立永定河引黄补水长效机制,协同做好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源保护。压茬实施官厅水库清淤和库滨带生态修复;稳妥有序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疏解提升。加快永定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生态治理。共同推进“北三县”供水工程。

(四)聚焦能力提升,充分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一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以总河长令为抓手,夯实各级治水管水责任,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持续优化完善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员参与推动智慧水务2.0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数字孪生北三河,建成数字孪生永定河、南水北调、密云水库等试点工程,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持续优化“北京模型”建设与应用。

三是进一步深化水务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落地,抓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加快编制“十五五”水务发展规划。加强水务法治建设,起草永定河保护条例草案;推动河湖条例、供水条例等立法工作。

四是持续增强运行管理效能。推进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完成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建设。强化涉水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深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五是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编制水情水文化宣教规划,推动水文化挖掘与保护利用,出台《北京市水利遗产认定标准》,发布第三批水利遗产名录。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重要历史水系保护恢复与景观提升。

(五)聚焦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加强党对水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植水务情怀,强化团队建设,打造水务党建品牌,加大“四强”党支部建设力度,着力把党建工作贯穿水务各领域、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一线人员岗位成才。对外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加大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狠抓基层能力建设和基层综合治理,提高水务系统凝聚力、战斗力。

三是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风腐同查同治,强化党员干部法纪观念、廉洁意识和实干精神,形成遵规守纪、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全市水务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干字当头、乘势而上,不断书写治水保安澜、兴水利民生的新篇章,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