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22-01-10 11:05:00    来源:市水务局网站

字号: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市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加强节水、大力治水、坚持保水、扩大引水、做好亲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水资源和供水保障更加有力。精细开展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南水北调中线水利用量超12.5亿立方米,万家寨引黄1.29亿立方米。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新高。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5.64米、增加储量28.9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团九二期环线隧道贯通,亦庄调节池二期投入试运行。亦庄、石景山、永丰调蓄水厂全面建成投运,新增日处理能力85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超50万人。高质量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20个单位(小区)自备井实现置换,新增受益人口近13万人。农村集中供水入户分表安装率超90%。

二是水节约集约推出新举措。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底线约束。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建立全市节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完成30项节水标准制定修订,市、区两级党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率达60%以上,全面启动“倡导光瓶行动,杜绝用水浪费”专项行动。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超12亿立方米,新建再生水管线32公里,实现100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用水再生水替代,再生水配置量达5.5亿立方米,同比提升12.7%。制定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管控实施意见。通过区域水评和“多规合一”审查推进水要素规划落地。更新改造智能远传水表超100万块,新建供水独立计量区567处,全市5.7万眼机井普及二维码标签,规模取水户在线计量接入率达95%。

三是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深入实施市总河长令,持续发挥河长制治水机制和责任制的统领作用。扎实推进第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方案,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5座,新建污水管线568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64公里,完成322个村污水收集处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8%。持续实施“清管行动”并延伸到社区,排查出的1436处混接错接点完成治理510处。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11条劣Ⅴ类水体治理,排查出的1000余条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发挥水务综合执法体制优势,严厉打击向雨水管涵排污及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查处水事违法案件7998起、罚款3809.39万元。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0.3%,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四是水生态功能得到系统性恢复。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全面探索实践“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生态治理。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全部重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0公里、水面32平方公里。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小红门再生水利用工程、官厅水库妫水河入库口水质净化湿地投入运行,大兴国际机场蓄滞洪区一期完成建设,永定河山峡段治理全面开工。完成年度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任务。全市150条河流和重点大中型水库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完成。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市河流、水库等健康水体占比达85.8%,主要河流成为候鸟迁徙重要廊道,部分国家级保护动物“落户”北京。

五是水灾害防御打赢主动仗。今年汛期降雨量达786毫米,为近年来最多。水务部门坚决扛起义不容辞的防汛责任,精准实施水库蓄泄调度,累计14次预泄6.64亿立方米,13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16.6亿立方米;统筹开展城区厂网河一体化排涝联合调度,累计7次对河道、管网预泄腾容9351万立方米;完成城乡积水治理40处。“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初具规模,温榆河综合治理、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北运河治理基本完成。密云水库第一溢洪道改建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作用,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流域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体系“组合拳”作用,实现了大水之年无大灾的防御目标。

六是水服务理念焕发新活力。持续加大水务开放共享,推出更加丰富的亲水便民服务。建成甘棠、榆林庄船闸,确保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如期实现全线游船通航,温榆河公园昌平“未来智谷”开园,“三山五园”玉泉山片区循环水网基本建成。新开辟西蓄等10处河湖滑冰场、120余处垂钓平台和12处皮划艇区域,建成北运河滨水通道50公里。密云水库展览馆等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联合市文物局发布昆明湖、白浮泉等第一批7处水利遗产名录。24个河湖被评为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亲水游已蔚然成风。涉水营商环境服务更加优质,区域水影响评价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实现“评审合一”,取水许可和排水许可在线办理。水务“接诉即办”更加高效,全年受理各类诉求超15万件。

七是水务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市委规自领域巡视、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察、市直机关书记月度点评等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持续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补充完善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印发《大力开展水务创新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方位推动首都水务事业创新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完善多源共济的水资源保障格局、建立稳定长效的水生态协同保障机制等任务还很艰巨;二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水法治体系还不完善,水务公共服务效能还有待提升;三是应对极端降雨天气和重特大突发灾害风险的能力还有不足。

三、2022年重点任务安排

一是筑牢水务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南水北调用足中线、开辟东线后续工作。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持续推进“光瓶行动”,完成市级党政机关和85%以上区级党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加强地下水监测,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强化洪水实时预报调度,加快水毁修复和病险水库闸坝除险加固。高标准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水务服务保障。

二是加快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做好第三个水环境治理方案收尾。持续强化治理后的黑臭水体和小微水体健康运维。通过“城带村”“镇带村”推进20个村实现集中供水,改善入户水质和供水可靠性。进一步加强用水计量精细化管理。

三是深入拓展生态治水新路径。全面推动河湖生态化保护修复,划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推进重点流域生态治理,统筹开展重点流域生态补水。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制度化巩固推进“清管行动”并向村镇延伸。

四是不断擦亮首都水环境底色。持续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加大对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力度,加强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修复。推进水务设施运行管理智慧化建设。保持水务执法高压态势,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五是持续提升水务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完善滨水空间共享利用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南护城河、清河沿线慢行系统。开展水文化遗产申报和宣传,做好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进一步简化水影响评价审查和水务要素指标分类要求,做好营商环境5.0改革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