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云水库1号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密云水库1号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密云水库1号站 白鹭
种名:白鹭
俗称:小白鹭、白鹭鸶、白翎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白鹭属
形态特征: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鲜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分布:白鹭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生活习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
保护现状: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补充: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
-
密云水库1号站 白鹭
种名:白鹭
俗称:小白鹭、白鹭鸶、白翎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白鹭属
形态特征: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鲜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分布:白鹭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生活习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
保护现状: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补充: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
-
六渡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六渡站 绿头鸭
种名:绿头鸭
俗称:大绿头、大红腿鸭、官鸭、对鸭、大麻鸭、青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鸭属
形态特征:绿头鸭雄鸟头、颈绿色,具辉亮的金属光泽。颈基有一白色领环。上背和两肩褐色,密杂以灰白色波状细斑,羽缘棕黄色;下背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绒黑色,微具绿色光泽。中央两对尾羽黑色,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缘,最外侧尾羽大都灰白色。两翅灰褐色,翼镜呈金属紫蓝色,其前后缘各有一条绒黑色窄纹和白色宽边。颏近黑色,上胸浓栗色,具浅棕色羽缘;下胸和两胁灰白色,杂以细密的暗褐色波状纹。腹部淡色,亦密布暗褐色波状细斑。尾下覆羽绒黑色。
栖息环境:绿头鸭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冬季和迁徙期间也出现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江河、沙洲和海岸附近沼泽和草地。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温带水域。越冬在欧洲、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洲一带。
生活习性:绿头鸭具有控制大脑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状态的习性。即绿头鸭在睡眠中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科学家所发现的动物可对睡眠状态进行控制的首例证据。科学家们指出,绿头鸭等鸟类所具备的半睡半醒习性,可帮助它们在危险的环境中逃脱其他动物的捕食。
繁殖方式:1月末2月初即见有求偶行为,3月中、下旬大都已经结合成对,繁殖期4-6月。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岸边草丛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处,也在蒲草和芦苇滩上、河岸岩石上、大树的树权间和农民的苞米楼上营巢,营巢环境极为多样。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绿头鸭有一种特殊的野味香,被视为野味上品。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其肉甘凉、无毒、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除十二种虫。身上有诸小热疮,年久不愈者,但多食之,即愈,治热毒风及恶疮疗,杀腹脏一切虫,治水肿。血主治解挑生蛊毒,热饭探吐。绿头鸭的营养成分比家鸭高,如其水分含量比家鸭低得多,粗蛋白含量则高于家鸭。
-
六渡站 绿头鸭
种名:绿头鸭
俗称:大绿头、大红腿鸭、官鸭、对鸭、大麻鸭、青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鸭属
形态特征:绿头鸭雄鸟头、颈绿色,具辉亮的金属光泽。颈基有一白色领环。上背和两肩褐色,密杂以灰白色波状细斑,羽缘棕黄色;下背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绒黑色,微具绿色光泽。中央两对尾羽黑色,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缘,最外侧尾羽大都灰白色。两翅灰褐色,翼镜呈金属紫蓝色,其前后缘各有一条绒黑色窄纹和白色宽边。颏近黑色,上胸浓栗色,具浅棕色羽缘;下胸和两胁灰白色,杂以细密的暗褐色波状纹。腹部淡色,亦密布暗褐色波状细斑。尾下覆羽绒黑色。
栖息环境:绿头鸭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冬季和迁徙期间也出现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江河、沙洲和海岸附近沼泽和草地。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温带水域。越冬在欧洲、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洲一带。
生活习性:绿头鸭具有控制大脑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状态的习性。即绿头鸭在睡眠中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科学家所发现的动物可对睡眠状态进行控制的首例证据。科学家们指出,绿头鸭等鸟类所具备的半睡半醒习性,可帮助它们在危险的环境中逃脱其他动物的捕食。
繁殖方式:1月末2月初即见有求偶行为,3月中、下旬大都已经结合成对,繁殖期4-6月。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岸边草丛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处,也在蒲草和芦苇滩上、河岸岩石上、大树的树权间和农民的苞米楼上营巢,营巢环境极为多样。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绿头鸭有一种特殊的野味香,被视为野味上品。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其肉甘凉、无毒、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除十二种虫。身上有诸小热疮,年久不愈者,但多食之,即愈,治热毒风及恶疮疗,杀腹脏一切虫,治水肿。血主治解挑生蛊毒,热饭探吐。绿头鸭的营养成分比家鸭高,如其水分含量比家鸭低得多,粗蛋白含量则高于家鸭。
-
六渡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官厅水库1号站 骨顶鸡
种名:骨顶鸡
俗称:瓣蹼鸡属、骨顶属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骨顶鸡属
形态特征:骨顶鸡属的物种体重450-2500克,体长32-60毫米。头小,颈短或适中,颈椎14-15节。翅很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 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栖息环境: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
分布:在国内分布广泛,因为骨顶鸡是一种迁徙鸟类,在北方繁殖生活,迁至南方过冬,迁徙地一般在长江以南,同时在世界上欧亚大陆、非洲等也广泛分布。
生活习性: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
繁殖方式:单配制,配对关系仅在繁殖季节发生。善于游泳和鸣叫,叫声在求偶和配对关系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节基本上不鸣叫。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两性共同营巢。交配季节通常在5-6月,这一过程开始时,雌雄都开始在彼此面前展示自己,它们互相呼唤,同时四处飞溅。交配过程从水中开始,到陆地结束。
保护现状: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
无危(LC)——8种;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灭绝(EX)——1种。
补充:该属物种中有8种分布范围广,物种数量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而也有1种灭绝,2种近危或易危,这主要是由于生境的持续破坏和不可持续的狩猎水平导致的。
-
六渡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官厅水库1号站 骨顶鸡
种名:骨顶鸡
俗称:瓣蹼鸡属、骨顶属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骨顶鸡属
形态特征:骨顶鸡属的物种体重450-2500克,体长32-60毫米。头小,颈短或适中,颈椎14-15节。翅很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 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栖息环境: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
分布:在国内分布广泛,因为骨顶鸡是一种迁徙鸟类,在北方繁殖生活,迁至南方过冬,迁徙地一般在长江以南,同时在世界上欧亚大陆、非洲等也广泛分布。
生活习性: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
繁殖方式:单配制,配对关系仅在繁殖季节发生。善于游泳和鸣叫,叫声在求偶和配对关系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节基本上不鸣叫。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两性共同营巢。交配季节通常在5-6月,这一过程开始时,雌雄都开始在彼此面前展示自己,它们互相呼唤,同时四处飞溅。交配过程从水中开始,到陆地结束。
保护现状: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
无危(LC)——8种;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灭绝(EX)——1种。
补充:该属物种中有8种分布范围广,物种数量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而也有1种灭绝,2种近危或易危,这主要是由于生境的持续破坏和不可持续的狩猎水平导致的。
-
官厅水库1号站 白鹭
种名:白鹭
俗称:小白鹭、白鹭鸶、白翎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白鹭属
形态特征: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鲜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分布:白鹭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生活习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
保护现状: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补充: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
-
密云水库1号站 牛背鹭
暂无介绍
-
密云水库1号站 牛背鹭
暂无介绍
-
密云水库1号站 池鹭
种名:池鹭
俗称: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沼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鹈形目
科:鹭科 属:池鹭属
形态特征:池鹭夏羽头、头侧、长的羽冠、颈和前胸与胸侧粟红色,羽端呈分枝状;冠羽甚长,一直延伸到背部,背、扁部羽毛也甚长,呈披针形,颜色蓝黑色,一直延伸到尾;尾短,圆形,颜色为白色。颏、喉白色,前颈有一条白线,从下嘴下面一直沿前颈向下延伸。下颈有长的栗褐色丝状羽悬垂于胸。腹、两胁、腋羽、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两翅全为白色。冬羽头顶白色而具密集的褐色条纹,颈淡皮黄白色而具厚密的褐色条纹,背和肩羽较夏羽为短,颜色为暗黄褐色,胸为淡皮黄白色而具密集粗状的褐色条纹,其余似夏羽。
栖息环境: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等水域,有时也见于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树上,分布达海拔280-1300米。
分布:分布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性较大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繁殖方式:繁殖期3-7月,营巢于水域附近高大树木的树梢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牛背鹭在一起营巢。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每窝产卵2-5枚,卵为蓝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卵的大小为37-49×28-31毫米,平均为38.9× 29.6毫米.成鸟以鱼类、蛙、昆虫哺育幼雏。雏为晚成性。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2项)。
补充: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为夏候鸟;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为夏候鸟、留鸟;台湾为旅鸟。
-
六渡站 白鹭
种名:白鹭
俗称:小白鹭、白鹭鸶、白翎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白鹭属
形态特征: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鲜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分布:白鹭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生活习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
保护现状: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补充: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