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前三门盖板河暗沟
调研夕照寺排涝泵站
本站讯(记者 郭媛媛)6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联合北京市水务局基层走访北京防洪排涝准备工作情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站长王小节,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安君一同带队调研。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伊锋参加调研。
一行人首先抵达正义路与前三门大街路口一小区院内,头戴安全帽,脚穿高筒雨靴,手拿照明设备,从马道下至暗沟内,现场察看前三门盖板河内部情况,“探秘”北京中心城区“天上下雨地下流”的真实排水状态。随后,一行人抵达北京排水集团夕照寺排涝泵站,现场察看调蓄池与泵站情况,深入了解北京中心城区在遇极端暴雨天气时,如何通过紧急机制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夕照寺排涝泵站针对降雨情况实行三种运行模式,即遇小雨、中到大雨、特大暴雨时分别启用不同的方式运行。”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经理杨光介绍,泵站底部的调蓄池将在出现中到大雨时发挥作用,雨水进入调蓄池,实现错峰排出,待降雨结束,可通过抽排方式将蓄水排出。当发生极端特大暴雨时,下游河道“饱满”后,泵站将关闭闸门,通过水泵的强排,把雨水压力排出,防止河水倒灌,避免发生洪涝灾害。据了解,在2016年“7•20”暴雨时,该地区降雨达到265毫米,通过夕照寺排涝泵站的及时处突,所辖区域没有出现积水内涝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完善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体系,实现了市域内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预报全覆盖,并努力延长预见期。”潘安君在调研时表示,市水务局加强和气象部门的深入对接,完成了5类17项气象云图、雷达反演、预测预报产品等数据接入工作。同时,今年本市整合水务、气象、排水集团等部门304个水文监测设施,统一纳入智慧水务数据基础底座,实现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本市地下水水位的持续回升,在同等降雨条件下,洪水“峰高、量大、流急”的趋势更加明显,洪水、山洪灾害、城市积水内涝等洪涝灾害风险较高,防御形势严峻。为确保防洪排涝安全,市水务局调整优化市、区水务防汛专项分指,逐级落实防洪排涝主体责任,逐一落实水库、堤防、闸坝等9类重点部位责任制7000余人,分级分类公示,强化动态管理,全面压实责任。同时,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全面开展水库、堤防、山洪沟、积水点等全市水利工程设施隐患排查,持续推动全市河道行洪障碍物清理整治。结合防御重点和风险隐患分布,市水务局已落实市级防洪排涝专业抢险队伍9支686人、市级防御物资7大类92种,优化抢险力量布控方案。
此外,今年全市“清管行动”的全部任务已于上汛前完成,共清掏1.7万公里雨水管涵、沟渠和63万处雨箅子,累计清掏污染物超8万立方米,为全力迎战今年汛期做好了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