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委员河长”助力福建三明河湖管护

日期:2023-03-21 15:02    来源:中国水利报

字号:        

地处闽江上游的三明市,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屏障。2020年8月以来,三明市在全省率先选聘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两年多来,“委员河长”持续为三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建机制,组队伍

三明市积极拓展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新载体,选聘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三明市及各县(市、区)多次召开“委员河长”工作现场推进会、联席会议,组织专项调研视察,不断总结、完善“委员河长”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河湖保护监督的机制,有力推动了“委员河长”工作。

——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三明市制定印发“委员河长”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委员河长”五项主要职责,对“河长干什么”“河湖怎么巡”“监督怎么查”“问题怎么报”“意见怎么提”等提出具体要求。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出台《三明市“委员河长”履职考评办法》,细化考评对象、内容、方式、时间、标准、运用等,对巡河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公开通报表扬履职考评前20名的“委员河长”,每年组织评选“最佳委员河长”和“优秀委员河长”,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建立履职保障机制。河长办定期向“委员河长”通报有关河湖长制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市县两级政协共同组织学习培训活动。河长办为“委员河长”配备巡河工具包,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让“委员河长”履职更顺心、更安心。

2022年2月,经过新一轮“委员河长”选聘工作,三明市“委员河长”人数由115人增至205人,由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增至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委员河长”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监督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

2022年,全市“委员河长”共开展巡河1.29万人次,反映各类问题1435件,已解决1056件。

目前,三明市正在围绕“委员河长”的履职要求、责任义务、进退机制等方面,申报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确保“委员河长”工作分工更明确、行动更坚决、巡河更精准、护河更全面。

抓落实,聚合力

沙溪发源于武夷山,流经三明市,到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东溪是沙溪在沙县区境内的最大支流,东溪水生态综合体规划是国内首个水生态综合体规划。

2022年以来,三元区政协、沙县区政协组织开展“委员河长”跨区域联合巡河活动。“委员河长”沙溪周边居民和企业征求意见,并就进一步加强河湖保护提出意见建议。

泰宁县联合建宁县政协促进闽江源金溪流域水环境改善;永安市政协、清流县政协携手改善九龙溪流域水环境……“委员河长”联合治水的举措,正在三明市各县(市、区)落地开花。

“‘委员河长’跨流域联合巡河加强了上下游之间的河湖管理,是一项有益探索。”三明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三明市将在全市范围积极推广,组织各县(市、区)政协开展联动巡河活动,共同协商治理工作,拉开新一轮“委员河长”的履职序幕。

在市级选聘“委员河长”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政协还选聘县级“委员河长”共175名,打通了联动渠道,进一步充实“委员河长”工作力量。市河长办还依托巡河App(应用程序),搭建起“委员河长”高效履职平台,实现“问题(建议)上报—中心分办—部门处置—河长评价”的闭环运行机制,充分调动部门协同积极性,推动相关问题及时解决,形成上下游联巡共督、协同共治、互惠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提水质,增福祉

“河里垃圾没了,水变清了,小时候的桃源溪又回来了!”大田县桃源镇桃新村村民陈月珠,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河流在发生变化。

2022年,三明市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8.2%,其中,优质水比例为90.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小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质水比例90%。小流域考核断面水质位列全省第一。

“委员河长”助力河湖长制的工作效果如何?群众的语言和变化的数据给出了答案。

三明市以“委员河长”为抓手,打造百姓获得感强、社会认可度高的河湖治理样板。2022年2月,“委员河长”工作入选2016年以来三明市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名单,成为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实践和生动案例。11月,三明市政协在全国基层河湖保护监管能力线上培训班作了“委员河长”工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