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芜湖:让河湖水体成幸福载体

日期:2022-06-11 15:34    来源:中国水利报

字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水利是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是生态宜居的构成要素,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生活富裕的基础保障,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养猪大户变身“蘑菇大王”

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九三公路旁,有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工厂,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工人们在一排排整齐的厂房里有序忙碌,越往里走,香味越是浓郁。原来,这是个专业生产销售口蘑的本土企业——芜湖润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每天3~5吨的产量,采摘下来直接送往周边市区的大型批发市场,经常供不应求。”今年刚刚30岁的杨涛是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也是花桥镇本地人。

此前,杨涛及家人在此处经营了一家养殖场,共1.2万多头猪,经济效益可观。然而,周边农户大规模养殖,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环境质量。“那时候,用河里的水洗脚都会起泡。”村民提起曾经被污染的河水,仍心有余悸。

改变迫在眉睫,但村民对转型经营顾虑重重。

当地政府和河长办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在转型方向、经营思路模式、产品销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和对接沟通,并协调推进各方面手续事项的办理工作,及时帮助村民解除后顾之忧,推动水生态环境快速改善。杨涛及家人最终关闭了养殖场,转为经营更加生态环保的口蘑加工企业。

工厂门口,工人们正将一筐筐新鲜口蘑装上运输车辆,以最快速度送向人们的餐桌。因为产品好、销路畅,杨涛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而发生更大变化的,是村里的生态环境。花桥镇因花桥渡桥而得名,从九三公路梅村路口向右500米,站在山丘最高处,三四百米远的花桥渡村庄安静地卧在田野山水之间。百家灯火,闪烁其间,尽收眼底。走进花桥渡,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江南好风光。

这样的好景来之不易。在区河长办推动下,花桥镇结合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整合项目资金360余万元,开展沿线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古渡、古桥、古遗址等资源,将环境整治与古村落、古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注重老旧建筑、果树苗木等节点提升,体现产业、文化、历史、记忆等概念。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花桥镇逐渐形成以惠民河农民公园为代表的休闲观光、人水和谐、亲水宜居滨水景观带。水环境改善带动了鳄鱼湖山庄、天源时光、鸠兹湾等一批景点和农家乐的兴起,放大了“古韵花桥、绿水新镇”的品牌效应。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许多游客前来踏青垂钓,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蓝图落地。2021年10月,花桥渡所在的花桥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幽幽北港成为灿灿“金湖”

千顷碧波,宽广幽深,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这是位于古鸠兹(芜湖)腹地的湾沚区六郎镇十三连圩内的北港,面积1.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4.4公里。

过去几十年,北港一直由养殖户承包发展水产养殖,增加镇集体收入。2020年,六郎镇政府决定从源头治水,收回北港水面承包权。

“镇里给予养殖户396万元补贴,收回北港的水面承包权,目的就是杜绝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六郎镇河长办副主任潘明说。

水面养殖承包权收回了,自然生态恢复了,水生生物日渐丰富起来,野鸭、白鹭等水鸟又飞回栖息,睡莲、菖蒲等植物绿意盎然。湖水清澈透明,水质由过去的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Ⅲ类。

这是综合治理的成果。近年来,六郎镇大力整治北港水环境,沿岸166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全镇住户都建有卫生厕所,小区污水集中处理,污水直排的岁月一去不复返。湖泊的东南方向,建起了全区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完全化利用,实行全域保洁,水面、村庄、田间的垃圾专人收集、专门处理。

北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久远的圩田文化,有“千链锁蛟龙”“大港水八仙”的美丽传说,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港荷叶灯”,更有富有神话韵味的水产美食“素八仙”“荤八仙”。当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全域旅游路线,集科教、户外健身、垂钓、采摘、亲子、度假、水上运动、休闲娱乐、美食等乡村旅游活动于一体,带动了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清源、引来活水

如今的北港滨水地带土地炙手可热,土地流转费大幅度增长,湖边破旧房、闲置房再次利用后增值明显,特色农业逐步兴起,游人日渐增多,民俗经济蒸蒸日上。湿地花海、北陶官巷成为网红打卡地,20余家特色民宿推行“民宿﹢文旅﹢合作社﹢村民”模式,增效显著。

2021年,湾沚区将北港申报为省级幸福河湖。北港已成为以水为媒发展滨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河湖新样板,成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的“金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湾沚区将持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让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的绿色梦想、幸福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望正在加速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