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家长朋友|暑假防溺水,安全“不放假”

日期:2022-06-29 17:02    来源:二三里客户端

字号:        

每年暑假,孩子们的安全问题都是老师、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平安暑假,防溺水警钟一定要敲起来。

暑期儿童安全事故高发应该如何防范?

专家这样说

溺水成为中小学生头号杀手,为什么防不胜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导王大伟说:“暑期儿童意外伤害第一位是溺水”。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36万人溺亡,约占全球伤害死亡的7%,溺水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儿童是溺水最主要的伤害群体,全世界超过一半的溺水受害者年龄在25岁以下。

分析溺水事故高发的原因,王大伟教授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大家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对环境越熟悉防范越低。比如家门口的音乐喷泉,这个时候防范意识为零,不会觉得有危险,恰恰觉得最有危险。”

看护孩子时,不要看手机

一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牵头的儿童伤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遇溺的可能性是有父母照顾的儿童的12倍。

王大伟强烈呼吁:“家长在带孩子游玩的时候不要看手机,或者起码要把手机放兜里不要掏。”

当然,孩子的安全不是仅仅靠家长个人的注意力就能完全解决的,王大伟教授呼吁,必须要有相关措施跟上,全社会都要一起努力,形成支持系统:“坚持呼吁,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接幼儿园的家长们不要打手机。还有早上送孩子的时候,七点半到八点半。”

全民应普及心肺复苏

孩子一旦发生溺水,在专业救援人士到来之前,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

北京华童儿安教育科技中心主任王曼芝说,“黄金抢救时间,我们一般是指4分钟,真的没有呼吸后以后,4分钟之内孩子救活的概率高达60%左右。”可是实际上,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反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实际上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两点,第一个会把孩子倒挂,腿放上面脑袋朝下。还有掐人中,这两个方法不太可取。把孩子猛然间倒立,他脑部突然间充血,可能有脑瘀血之类的伤害。人不是水桶,不像阀门水就流出来。”

那么,正确的急救方法是什么呢?

王曼芝说,在孩子还有呼吸意识的时候,家长除了第一时间拨打120呼救外,还要先判断然后再做处置:“救上来之后,解开衣领,看看孩子还有没有呼吸意识,如果孩子还有意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侧卧,整个身体侧过来,让他口部保持干净,嘴里的泥土杂草之类清理干净。看水吐出来,做到保暖,足够了。”

如果孩子已经没有任何意识了,心脏骤停了,就要马上现场抢救了:“4分钟内抢救过来孩子有希望,超过这个时间即使抢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了。我们现在也在全员呼吁,全民普及的急救,要会心肺复苏。”

溺水急救

1.迅速将患者从水中救出,清除口咽部、鼻腔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迅速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将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施术者以手压其背部。

3.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口对口 (鼻)式的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呼吸或心博已停止,应紧急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术。

4.经过现场急救后,马上将溺水者送往医院。做完简单救治后不管效果如何,都应立刻将溺水者送往医院,交给专业人士。

安全高于一切,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孩子要注意安全,大人也是一样,安全意识应始终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除溺水预防外,还应注意乘车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恶劣天气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意外伤害安全等方面,安全无小事,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起大人、小孩的安全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