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通讯员 李晓东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围绕此次活动主题,北京组织开展了“水利开放日”“节水中国行”、水法相关网络答题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节水护水全民行动的热潮。
图为市民走进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作。
中国水周期间,团城湖南水北调明渠纪念广场上,一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场宣传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与。嘉宾和市民共同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和明渠广场,参与互动游戏,青年志愿者们还现场“摆摊”宣传水法,为市民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水利工程,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也同步展开,增强社会公众对水利工作的了解。
此外,全市各级水务部门集中宣传力量、拓展宣传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制作中国水周专栏或特别节目,形成集中报道声势。市流域中心以流域为单元,联合各区水务局,走进中小学和高校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河湖法规,实现“一流域一特色,一活动一亮点”。市水务建管中心也在温潮减河工程周边布设宣传点位,围绕“水利工程与首都水安全”主题,为市民介绍“通州堰”分洪体系和温潮减河工程建设情况,征询关于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开展涉水普法教育等。
22日起,北京市水务局官方微信“水润京华”还开展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每日答题活动。答题内容以“保水育生态 护土筑安澜”为主题,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为核心,向公众普及水生态与水土保持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据了解,《北京市节水条例》于2023年3月1日施行,在全国首创了“全面节水”立法,制定了30项配套制度。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机关,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市民也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拧紧家中“水龙头”成为生活习惯。北京已经连续20多年获评“节水型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