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于6月11日至7月10日对《温榆河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期间,收集到公众反馈意见共计10条。现将意见归纳及采信情况公告如下:
公众意见一:建议利用园区周边现有轨道线路增设车站方式便捷公园出行。具体方式:
1、利用改造中的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在东北环线与来广营北路交叉路口,增设温榆河公园南站。
回复意见:市郊铁路主要服务于长距离通勤交通需求,线路和站点设置需要全市统筹考虑,同时,线路功能定位及沿线客流需求是关键考量要素。一方面,根据温榆河公园交通需求分析,东北环线与温榆河公园之间的客流需求规模不大;另一方面,结合已开展的东北环线前期规划工作情况,将新增北苑站服务周边地区。经校核,新增北苑站临近温榆河公园西侧边界,距离小于1公里,可为温榆河公园提供高效服务。同时,考虑如新增温榆河公园南站与北苑站的站间距过近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增设温榆河公园南站。并建议先期优化地区公交线网,做好已有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工作,提升对温榆河公园地区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利用现有地铁13号线,在13号线与来广营北路交叉路口,增设温榆河公园南站。
上述车站处在公园最南端,可步行直达公园生态游憩区。同时,上述车站亦靠近新建来广营北路,可通过接驳来广营北路公交车通往公园示范区。
回复意见:13号线在该处为高架线路,同时处于拐弯处,无设站条件。
公众意见二:
1、建一座可以登高眺望公园全景的瞭望塔,类似奥林匹克公园的瞭望塔
回复意见:温榆河公园范围30平方公里,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大公园群,毗邻首都机场,各类建筑及构筑物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适宜做俯瞰全园的瞭望塔。下一步可依托公园深化设计方案,局部结合地形高点做一些观景点,体现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
2、建一个大广场,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例如“温榆河民宿文化节”、春节庙会等
回复意见:温榆河公园规划以“精野结合,大面是野,重点是精”为原则,营造野趣十足的大尺度自然景观和精心、精彩、精致的局部节点。基于公园规划理念,不宜设计尺度过大的广场。我们会结合公园功能和活动设计一些小型的活动场地,满足民俗活动需求,规划还结合公园服务设施设置多处尺度适宜的驿站节点,满足周边居民的多种文化活动需求,但不建议有大型广场在公园内设置。
3、多建设一些凉亭、座椅,方便游人休息
回复意见:采纳。以上要求已在公园服务设施规划中予以体现,未来结合深化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满足市民游园观景、休憩放松等需求。
4、多建设一些小型儿童游玩区,设置各类健身娱乐设施
回复意见:采纳。以上要求已在公园服务设施规划中予以体现,未来结合深化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满足市民游园观景、休憩放松等需求。
5、不要种植白杨树,有柳絮
回复意见:部分采纳。公园内新植树木会因地制宜的使用雄性毛白杨树种,该树种可以避免栽植引起飞絮,针对现状树木飞絮问题也将在养护中采取优化处理措施。
6、还有,可以设置小动物园,把北京各处查获解救的野生动物放在动物园里,提供游玩,展览,科普的作用。(类似蟹岛度假村的小动物园,后来拆了)
回复意见:首先感谢您对小动物的关爱。野生动物保护与展示是具有专业性的领域,涉及动物防疫检疫等相关问题。温榆河公园定位为大型生态郊野公园,并非野生动物园,公园内十个组团会根据自身定位,结合使用需求,局部考虑设置小型萌宠乐园。
公众意见三:规划来广营北路穿行于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形成一条景观道。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佳方案。它破坏公园的完整性,是示范区一分为二;行车观景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建议:将线路向西偏移一点,走公园西侧,在公园里的原路可以变成公园内的人行景观大道。来广营北路东边不远就是京承高速,而且两路之间为公园,并没有人流物流的需要,往西也没有绕行多少就能接上未来科学城路。故建议规划能改道向西绕行。
回复意见:根据温榆河公园地区交通需求分析,综合考虑区域路网格局及干线道路间距,来广营北路承担沿线大量居住区和其它功能区的对外干线交通联系,现状和规划都是城市重要的干路,且随路建设了大量的各类管线基础设施,改线难度大、成本高。先有来广营北路,后规划温榆河公园,结合公园规划,来广营北路的横断面也将进行景观优化,与两侧公园融为一体,不会破坏公园完整性。
公众意见四:
1.多设置公园出入口,分散出入压力,方便各个方向游客就近入园。
回复意见:采纳。温榆河公园规划在全园功能布局、交通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公园出入口,为游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游园路径。
2.园内考虑多规划设置帐篷营地等专业区域,引导游客休闲游玩,避免乱搭乱摆,破坏园林。
回复意见:采纳。公园将结合各自组团功能定位与景区布局,合理设置帐篷营地相关设施与场地,有效引导游人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3.希望加快实施,早日让市民享受成果。
公众意见五:
温榆河公园规划的高大上,要建成首都的金名片,今后的公园客流量必将大幅攀升,高峰期每天客流量会超过15万人。这样大规模的客流,亟需新的进入温榆河公园的地铁规划。如果没有轨道交通的直接支持,这一地区的拥堵将会必将严重,这么大的客流量基本通过自驾车到公园浏览也不符合绿色出行的公园建设理念。
现在这一片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地铁规划,公示里提到的几条地跌都是尽量绕开温榆河公园走的,从现有的这几条地铁进入温榆河公园非常不便,最近的地铁站离公园核心区也要1km以上。蔡书记也多次强调,在温榆河超前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地铁规划应该具有超前性,建议在北京地铁三期规划中纳入对温榆河公园核心区的覆盖。谢谢。
回复意见:轨道交通的主体服务对象是通勤交通。综合考虑轨道交通投资效益、客流规模及特性,以及温榆河公园的交通需求以休闲交通为主等特点,不宜强化轨道交通支撑。根据北京市典型公园交通出行调查以及温榆河公园交通需求预测,本次规划的交通系统能够很好地服务温榆河公园交通需求。
公众意见六:看到温榆河公园的规划我很高兴,我提几点建议:
1.公园跑道要用环保材料,不要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跑道那样,用太阳照射就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奥森的跑道都建成好几年了,到现在还是这样有令人头晕的强烈气味,很不环保,每次进入跑道闻这样的气味,都想尽快到没有跑道的道路上去。
回复意见:采纳。公园整体绿道系统将采用彩色沥青材料,避免污染有毒气味的不利影响。
2.公园内有高压线经过时,人行道路最好不要一直沿高压线的路线规划。不要像现在的清河营郊野公园南园那样,几条人行道路却一直沿着高压线的路线布局,造成了高压线在上面,人在下面沿着高压线走的局面,高压线有辐射,人在下面也容易出事故,也影响景观。
回复意见:采纳。温榆河公园处在北京绿色空间系统的郊野公园环上,非一般性城市公园,公园整体定位是“精野结合”的郊野公园,大面积是野,少部分是精,规划结合自然本底进行保留、修复和提升,低扰动安排公园的各项建设活动。目前公园范围内现状有一些高压线架空廊道,由于先有高压线廊道,后建设温榆河公园,所以对高压线予以保留,但公园范围内规划尽量不会再新增架空高压线廊道。
对于现状的高压线,应按照规划要求,对现状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电力架空线分别控制30米、40米、70米/条的走廊宽度,在高压线走廊内不安排并行人行道路。在公园详细设计方案阶段,应细化公园园路,合理安排人行道路,避免在高压线廊道内长距离布局人行道路。
3.天通苑有大量的居民,希望在地铁17号线天通苑东站出来有合适的人行道能步行到温榆河公园。
回复意见:采纳。天通苑东站位于昌平区歇甲组团,未来根据区域规划,出站后有人行步道以及城市绿化带引导,向东与温榆河公园跨河相衔接。
4.温榆河公园有被几条机动车道穿越分割,希望几个园区都能有人行道给连接上。望采纳,谢谢!
回复意见:采纳。温榆河公园面积有30平方公里,尺度非常大,规划分十个功能组团,每个功能组团都有连接的人行系统。公园整体上也规划有绿道、公园一级路网与城市路网的人行道相联通,使温榆河公园的组团成为一个公园、一个整体。
公众意见七:是否可以应用移动储能设备,增设充电桩等。
回复意见:各停车场和公交场站内部,均规划了充电桩。公园运行期可以和运维主体确定是否采用应用移动储能设备。
公众意见八:2001年就见过温榆河的控规,刘泰格的那版,快20年了,还在做?
回复意见:2001年关于温榆河的控规是“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规划,与本次温榆河公园控规的规划范围和侧重点都不同。
公众意见九:希望能骑自行车和钓鱼
回复意见:采纳。公园设有自行车停放点,可在规划绿道、园路自行车道上进行骑行活动。市水务局已公开推荐第一批市级河道22条段的适宜垂钓区域,详见水润京华公众号。市水务局下一步研究在公园范围内清河和温榆河设置垂钓区和必要设施。
公众意见十:停车设施专篇在哪里?另外被道路切割的场地里,道路下方有没有生物通道?乔木请不要再使用杨树,谢谢!
回复意见:采纳。停车设施详细论述在支撑报告《温榆河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专题》中论述。
公园规划在园区内高等级道路下方设置涵洞作为廊道,尺寸设置以小型兽类(刺猬、黄鼬)及两栖类、爬行类可以通过为原则,单个廊道尺寸建议不小于0.4m*0,4m(高度*宽度)。廊道底部以土地为佳。跨越生态留野区的道路应增加桥下连通性。在京承高速的所有桥梁下方设置一定宽度的连续生境或补充本杰士堆。
公园内新植树木会因地制宜的使用雄性毛白杨树种,该树种可以避免栽植引起飞絮,针对现状树木飞絮问题也将提出相应优化处理措施。
以上情况,特此通告。
北京市温榆河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