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温榆河公园“五年成型”暨二期开园活动举行。北京市副市长文献在开园仪式上致辞。
文献代表市政府向公园如期实现“一年起步、两年示范、五年成型”的建设目标表示祝贺。他指出,温榆河公园大规模集中建设基本收官,正式迈入“十年保育”的新阶段。要坚持以首善标准推进精细化、智能化、生态化运营;要强化系统思维,科学提升防洪韧性;要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绿色安全屏障;要融合创新服务,释放惠民利民效能,努力将其打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样板。
开园仪式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的舞蹈《泱泱》拉开帷幕,灵动舞姿尽显青春活力。随后,来自技术工作营、施工单位的代表登台分享心声,讲述公园设计背后的故事、回顾建设过程中的攻坚时刻。周边社区的居民亲眼见证黯淡村落蝶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空间,发出感叹:“这五年变化真的很震撼!”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河长”们集结成列,齐声朗诵《我们是朝阳小河长——致大河长的工作报告》,稚嫩却坚定的童声捧出一颗颗守护生态的“玲珑童心”,现场不少观众被深深打动。
仪式当天,还举办了健康活力跑、滨水骑行等多项活动,网球中心举办了“狮心杯”网球公开赛。
北京温榆河公园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处温榆河、清河、清榆湾三河交汇处,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位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是城市副中心上游重要的生态走廊与防洪通道。公园分一期和二期项目,一期12平方公里已于2022年对外开放。此次开放的为公园二期,至此,温榆河公园成为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也是北京最大的公园,将在生态涵养、防洪安全、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低碳智慧、国际交流等多领域发挥综合效益。
温榆河公园规划建设了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从静谧的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到充满活力的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以及马拉松、自行车、网球、马术等体育赛事……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
公园内建成有5条净水廊道,串联起10处生态湿地,形成了350公顷水面。“优先利用再生水,充分利用雨洪水作为公园水源。雨水先净后进,水体自然净化,可修复区域水生态环境,为恢复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李文宇介绍,公园还通过恢复自然岸线、构建多层次湿地系统、培育水生植物群落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生物多样的治理目标。
如今,温榆河公园已成为“鸟的天堂、鱼的家园”,累计观测记录动植物物种超880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市民可以在此尽享“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福祉。
除生态功能之外,温榆河公园建成的1200万立方米蓄滞洪区,是“通州堰”防洪体系的关键节点,还是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通过“平急两用”设计,实现了“平时是公园,汛时是防线”的高效转换,显著提升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温榆河畔,微风拂岸,清河入河口下游2公里处的辛堡闸,水流平稳穿过7孔闸门,闸体两侧的过鱼设施内,偶能看到几尾小鱼在款款游动。新建成的曲形跨河桥上,不少周边居民来此“打卡”,用手机记录下河水潺潺、草木青翠的新景致。北京市清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温榆河公园新建的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辛堡闸在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后续还将正式对市民开放,以丰富温榆河公园游园内容,为公众提供兼具生态观赏与水利知识科普的特色空间。
截至目前,温榆河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已超千万人次。未来,温榆河公园将按成长型公园定位不断完善功能,按生态枢纽定位不断延伸价值,研究推进温榆河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构建及更大范围水网建设,持续释放温榆河公园的生态辐射效能。同时,将以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水岸花园、交通廊道花园、主题景观花园等特色园区,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还将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拓展文旅融合新路径,通过特色文化活动、主题线路、创意产品等激发公园活力,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游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