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水质监测!北京河湖守护引入越来越多机器人

日期:2025-03-05 10:0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北京智慧水务机器人典型应用推广”活动近日举办, 多款水务机器人亮相。近年来,北京市水务局积极培育和发展北京水务新质生产力,从智能巡检、河湖库清淤、水草清除,到水质监测、大坝建造、应急抢险,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图片1.png

  “哗啦啦——”一只外观主要由橙色、黑色组成的小船稳稳行驶在水面上,带起阵阵水波,这就是此次活动上亮相的水务机器人之一——无人船。

  别看个头不大,无人船的功能却很“强大”。“它更像是一个平台,搭载什么组件就具有什么功能。”无人船的技术负责人赵佳德介绍,这款无人船标配高清摄像头,可用于河、湖、库水域的巡视监测,通过卫星定位和航点编辑航线,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自动完成巡视任务。如果搭载水质传感器组,无人船可实时监测水域的pH、溶氧、浊度、水温、电导率等参数,并将数据实时回传显示,还可同步上传储存在云服务器。不但如此,无人船还可搭载七通道采样器,在预定位置完成取水样任务, 取样前,无人船还会对取样器进行自动冲洗,之后采集水下约20厘米的浅层水样,单次作业可采集多个水样,单瓶取水时间只需要17秒。“无人船的续航时间根据载荷决定,通常轻质载荷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重一些的也能保证6小时。”赵佳德说,一条无人船可以代替原本两位工作人员外加划一条船的巡查,可以减少工作人员临水作业的风险。

图片2.png

  水域的另一侧,国内首创的一款水面多功能垃圾自主清洁打捞机器人正在作业。只见随着机器人的移动,水面上漂着的落叶、枯草等迅速被收进了船上的垃圾筐。这款机器人的技术负责人贾雅楠介绍,自主清洁打捞机器人的垃圾筐容量达50公斤,可实现面积约50至100亩的水域日常维护,主要用于水面垃圾自主清理、智能巡检、水质监测等,整船搭载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20余种传感器以及垃圾筐、延伸臂等整机模块,360度感知水域环境,目前在北京的镜河、通惠河等已有应用。

  此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轮式巡检机器人、AI巡检车、无人清扫车、自动割草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能够在各类复杂场景中发挥作用。

3.png

  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万烁介绍,目前本市已有部分河湖流域、水库等使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比如在潮白河流域投入无人机的自动巡视,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一些引调水工程和泵站工程,应用轮式机器人用于巡检厂区,便于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在官厅水库应用了水下地形自动监测船,为库容曲线的校正和库区管理做出巨大贡献。“未来,我们也会根据北京市的河道情况,实现更多水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万烁说。

  活动现场,市水利中心与部分机器人企业代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企业参与到北京智慧水务建设中,共同打造智慧、安全、可靠的机器人标杆应用场景

  相关新闻:北京市将启动智慧水务2.0规划编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北京市水务局在市经信局等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培育和发展北京水务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智慧水务1.0规划的全部任务,接续启动开展了北京市水务数字孪生试点建设,包括数字孪生密云水库、数字孪生永定河流域、数字孪生南水北调等试点项目。

  北京市水务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少焱介绍,市水务局已初步搭建一个水务数据基础底座,累计汇聚数据14.6亿条,接入雨量、水位、视频等站点累计共6000个,有力支撑防洪排涝工作。同时,制定出台《北京市水务数据更新保障规则》,确保数据及时汇聚更新。“在水务数据基础底座能力加持下,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社会循环管理、水务综合办公服务等三大核心应用初见成效。”张少焱说

  下一步,市水务局还将启动智慧水务2.0规划编制,高质量建成数字孪生永定河、南水北调、密云水库等试点工程,不断持续深化“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继续推动北京水务智慧机器人应用到更多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