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二十载 一泓碧水润京华

日期:2024-05-20 15:32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2004年4月13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北京市水务局有关事宜的通知》。经中编办批准,市政府决定撤销北京市水利局,组建北京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为负责北京市水行政管理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原市水利局承担的全部水行政管理职责,交由市水务局承担;原市政管理委员会承担的管理本市城市供水、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的职责,以及负责本市规划市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等职责,交由市水务局承担。2004年5月19日,北京市水务局举行揭牌仪式,北京正式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涉水管理体制,标志着首都治水进入全新阶段。新的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了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供水、节水、排水、水环境治理、再生水使用的全面管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城乡水环境,保障首都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体制保障。二十载凝心聚力,首都水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优化调水、蓄水、治水、保水,让北京的水更清,岸更绿,河湖生态进一步复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在京华大地徐徐展开。

从解决“水荒”到供水高质量发展

初夏时节,密云水库一碧万顷,宽阔的水面仿佛一眼看不到头。

作为京城百姓的“大水盆”,近几年,密云水库的蓄水量常年维持在30亿立方米左右。但在2012年前后,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仅有8亿多立方米。彼时,北京的四个应急水源地全部进入常态化供水,但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南水”进京虽然实现了水资源“紧平衡”,但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形势未发生根本改变。

上个月初,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启动反向输水。这是本年度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首次进行反向输水运行,将一部分“南水”存蓄起来,增加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其实从2015年9月11日南水北调配套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第一次启动反向输水以来,几乎每年的3月到10月期间,北京市水务局都会根据城区“南水”的调配情况,适时启动反向输水。到今年年初,北京已累计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大宁调蓄水库、十三陵水库、亦庄调节池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其中密云水库累计存蓄超过5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北京围绕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要求,深刻认识到水安全是“国之大者”,加快推进治水管水“六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建立水资源约束体系,推动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密云水库休养生息、南水反向输送、降水量等多方作用下,密云水库水位线逐年攀升。2021年北京经历“超长汛期”,密云水库的最大蓄水量更是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大大加强了北京地区水资源的战略储备。

坚持节水优先理念,北京统筹节流开源与优化配置,出台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建立“产业准入、区域规划、地块规划、建设项目”四个阶段的水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精细实施水资源统筹调度、优化配置,持续用好南水北调水,通水以来累计利用超过98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河西支线、团九二期等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地下输水“一环线”全线运行。

随着自备井置换、生态补水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北京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累计回升11.01米、恢复储量56.4亿立方米,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98%。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和规范化运维,石景山、亦庄、良乡等9座水厂建成投入运行,累计完成1300多个自建供水设施水源置换和1251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受益人口超300万;持续扩大优质供水覆盖范围,农村推动100个行政村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集中供水消毒设备100%配备、计量总表100%安装,规范化管理程度大大提升。

如今,北京基本建立起外调水和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多源互济的水源保障体系。首都水资源实现了从严重短缺到“紧平衡”、再到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重大转变。首都供水也实现了从被动追随式保障到安全稳定主动保障的重大转变。

从水环境治理到水生态修复

“快看!黑天鹅!”不久前的五一假期,海淀区“清河之洲”滨水绿廊的河道旁,不少游人举着手机拍摄河中的黑天鹅一家,黑天鹅们也并不害怕,依旧怡然自得地觅食、梳理毛发。最近几年,像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正在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边上演。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世纪之交的北京,却一度“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可见曾经北京水污染的严重。直到十几年前,北京打响了治污攻坚战,河流的命运才变得迥然不同。

自2013年起,北京连续开展四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统筹实施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提升和水环境精细治理,先后解决2600个村庄治污问题。排查出的142条黑臭水体、1000余条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国考和市考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动态消除;连续五年汛前开展“清管行动”,全市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水环境质量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全市河湖水体全面还清。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北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建立涵盖全市重点河流、水库的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常态化实施“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一大批侵占河湖生态空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加快实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统筹实施生态用水多水联调,以流域为单元探索实施“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生态治理,开创“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固河滩、复生态”平原多沙悬河治理模式,永定河、潮白河等全市五大河流时隔26年、连续3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有水河道、有水河长大幅增加,地下水超采、水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得到有力遏制。与此同时,“三山五园”、南长河等历史水系也得到恢复治理。

随着河湖水环境还清,全市的水生态状况也出现转折性变化。水务部门日前公布的2023年北京市水生态健康“体检报告”显示,全市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85.41。根据监测结果,2023年度全市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02种,浮游动物444种,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45种,水生植物85种,鱼类73种。综合数据来看,近年来本市水生态状况总体呈向好趋势,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包括桃花水母等在内的珍稀物种频现北京多个水域。

随着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选择北京的河湖、水库、滩地逗留,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珍稀鸟类,北京已成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候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中转站。

从水务为民到智慧化管理

久居城市的人们总会对河流产生天然的亲近感。随着河湖还清、生态复苏,越来越多市民渴望走到水边,和清澈的河水近距离接触。

为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对水的多样化新需求,市水务局在确保水利设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水资源、水空间、水文化等水要素服务属性,主动加大河湖滨水空间开放共享,推动还河湖于城市。

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一期、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向社会开放,让市民于城市中寻得畅游郊野的乐趣;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朝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滨水经济新地标;大运河上新建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船闸,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游船互联互通;八一湖、晓月湖等多处河湖大众滑冰场、垂钓平台、皮划艇区和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还有东土城沟海棠花溪唯美浪漫,南护城河沿线碧桃、西府海棠鲜艳俏丽,清河之洲桃红柳绿……近年来,每到春天,京城的多条河湖都会变身繁花似锦的滨水画廊,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大运河骑行、大运河健步走、永定河马拉松等各类“水+体育”“水+经济”“水+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许多河湖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动河湖空间成为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河湖滨水服务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涉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小小窗口、满满服务”获得广泛赞誉。水务为民服务实现从简到丰、普惠多样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水务局也持续推进水务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比如,建立完善全市水域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体系、水资源约束引导体系、重点水源区和河流上下游水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智慧水务1.0赋能水资源“取供用排和再生利用”协同监管,在线服务、大数据分析、无人机航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推动水务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能力大大增强;市区两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水务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培训机制基本完善。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治水机制逐步完善,三地加快推进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协同治理,建立京冀密云、官厅水库流域水资源协同保护机制,实施省际间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流域河湖长制治水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治水格局,“12345”接诉即办热线成为市民参与治水、监督治水的重要途径;水务行政、事业管理体制重塑性系统性改革高效精细,水务各企业专业担当、发展壮大。修订完善《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推进水务行业内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水务改革创新实现从分散零碎实施到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完善的重大转变。

二十年栉风沐雨,与新世纪之初相比,北京水务在历经二十年水安全由危到安、水环境由污到清的完整周期洗礼后,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代代水务人更加坚定、自信、从容,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断迈上新台阶,水安全承载能力积微成著、大幅跃升,水务行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个水资源禀赋不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水安全保障始终任重道远。北京市水务局将以过去二十年治水成效为新的奋斗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殷殷嘱托,谋势而动、乘势而上,扎实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