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二环水系昆玉河段将实现“跨河自由”北京中心城区蓝网再升级

日期:2022-09-30 11:37    来源:北京水务网站

字号:        

昆玉河.jpg

昆玉河

本站讯 近日,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将通过开放滨水空间、连通滨河步道、维修改造河道、提升绿化景观、改善服务设施等手段,对京密引水渠团城湖南闸至南护城河东便门段总长度28.5km的滨水空间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提高河道的“连通性、亲水性、可达性”,推动北京中心城区蓝网再升级。

位于西三环、西四环之间,蓝靛厂快速路右侧的昆玉河河道,全长7.67公里,河道滨水步道上现有1座交通桥、2座跨河人行桥连通左右岸并可以下到滨河步道,虽然两岸之间通行无碍,但不少地方仍需绕路走远。家住附近的曹先生表示,近年来昆玉河水质不断改善,加之周边玲珑公园等自然景观加持,有水有园,相得益彰,老百姓的亲水愿望更加强烈,倘若跨河更加便捷,蓝绿进一步通连交织,就更成了一桩“美事”。

据了解,此次即将开工的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将为昆玉河上的火器营桥、长春桥等8座桥梁增设21座下河梯道,为枣林前街西口人行桥增设1处下河台阶,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可达性”。“工程完工后,市民在昆玉河7公里多的滨河步道上,每隔500到1000米就能找到一座到达河对岸的梯道,既能欣赏河道水景,又不必横穿快速路就能安全过河,可以说实现了‘跨河自由’”。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副主任李长利表示。

“通堵”,是此番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工程将着力打通长河口、甘雨桥、白纸坊桥、右安门橡胶坝左岸、景泰立交北跨河桥右岸、玉蜓立交北跨河桥右岸、通惠河汇合口左岸等7处滨河步道的顽固“堵点”,耦合城市的水脉、人脉、文脉,让中心城区“蓝网”更通畅便捷。

“强化河道的亲民、便民、利民属性,是我们工程建设的宗旨”。李长利介绍,为优化市民亲水体验,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将在沿河增设3处亲水垂钓平台,设坐凳、垃圾桶等便民服务设施700余套,强化河道管理设施改造,安装智慧灯杆,并同步实施局部绿化改造17000余平米 。工程将通过种植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实现景观提升、硬质护岸绿化,让沿河景观“秋可看红,夏可观绿”,将京城四季的鲜亮颜色凝集于河湖碧水边,推动滨水空间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

西南二环水系北起颐和园团城湖南闸,在东便门附近与通惠河衔接,全长约28.5公里,由昆玉河、永引渠下段、西护城河、南护城河、东护城河组成,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蓝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城市河湖服务体系,创造优美洁净滨水空间,构建慢行系统绿色网格,将西南二环水系打造成城市景观文化长廊,市水务部门于2019年1月编制了《西南二环水系生态文化景观长廊总体规划及一期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2月完工。作为“分步走”的进阶性工程,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将在一期工程所实现的“滨河步道连通,河道设施改造”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景观提升、开放滨水空间、优化滨水体验,实现“水清、岸绿、路通、灯亮、景美”。

“通过接续建设,我们正努力把西南二环水系打造成为北京城市河道治理的样板工程。”李长利介绍,近年来,北京城市河湖管理部门着力从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向城市运行管理单位转型,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城市综合治理工作中来,以河湖治理现代化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加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