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数据实时监测 “智能小室”大显身手——北京市水务局东干渠管理处打造标准化提升示范站点

日期:2021-01-19 17:25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排气阀井的温度是9.1摄氏度,湿度是16%……在北京市水务局东干渠管理处朝阳管理所的4号排空井设备监控系统上,6个井室的温度、湿度、氧含量、渗水抽排量以及井内图像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之前由于受硬件和环境限制,这些工作都要靠人工才能完成。”朝阳管理所所长李伟介绍,如今通过增设传感器、自动抽水泵、摄像头等装置,借助人脸识别、激光等技术,初步实现了井下环境监测、环境异常与风机联动、井内视频覆盖、管道位移图像对比、运维人员现场考核指标自动生成等功能,大幅提高了输水阀井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温湿度实时掌握自动控制减缓设备损耗

  4号排空井作为标准化提升示范站点,东干渠管理处在该站6个井室内安装了温湿度采集器、氧含量传感器和智能水表,测量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系统上,实时掌握井室内的温度、湿度、氧含量和渗水量。李伟表示,此举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弥补了人工检查空档期数据不全的问题,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也为后续精细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掌握准确的数据后,还对井内风机进行了自动化控制改造,由过去单一的现场人工操作升级为系统自动控制,值守人员在中控室就可通过系统界面控制风机启停。李伟介绍,当温湿度到达设定的阈值后,监控系统自动控制风机启停,控制阀井内的温湿度。与此同时,通过增设定时启动的带浮子自动控制水泵,井壁上的冷凝水就会定时排出至周边绿地内。“未改造前,井室湿度能达到97%,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井内的金属构件和机电设备容易被腐蚀,升级后井内湿度降低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李伟说道。

  图像监测提高效率人脸识别严格管理

  记者现场看到,在6个井室不同的位置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和补光灯,对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比如井内是否存在漏水或水位突然升高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就能随时解决。李伟表示,过去只能靠人工定期下井检查发现问题,现在有了这些设备的辅助,井室巡查效率大幅提高了,人员劳动强度也降低了。“辖区目前为4班3运转的人工值守,运维人员每天下井查看,后续将根据图像监测的情况适时减少人工下井频率。”

  此外,东干渠管理处还引进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将下井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后,下井巡查时,系统就能自动分辨出下井人员所属单位等信息是否与数据库一致,如存在不一致,在值班室大屏幕上就会弹出红色的警告对话框,并将该人员图像截图一并发至值班室,进一步强化了对下井人员身份管理。同时该系统还与考核成绩挂钩,每个月运维指标完成率等数据在后台自动生成报表,根据考核要求的下井次数、规定时间、单次作业时长,对运维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运维工作的监管力度。

  激光发射识别位移应用数据提升管理水平

  另据了解,东干渠管理处还在管道上安装了十字标尺和激光发生器,发射的十字形激光和标尺重合,用一个固定的摄像头来对准重合点。李伟表示,这个方法对管道位移监测手段进行了创新探索,在软件后台可自动对比是否存在偏移现象,发现偏移后,立即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复测,及早发现解决问题。

  同时利用现有自控组态软件和数据库平台,对上述功能的数据进行了统一存储。在开发的排空井设备监控系统上,能看到6个井室里温湿度、排水量等指标曲线图,来判别、分析井室状态,这一系列升级改造大幅提升了闸站智能化管理水平。

  2020年12月底,被称为“智能小室”的阀井安全提升项目通过了验收,一系列智能化管理手段为其他有人值守站点和排气阀井的标准化提升提供了大量试验数据及经验。“后续,东干渠管理处将在标准化达标站点创建过程中,沿着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深入,逐步实现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的工作目标。”东干渠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