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库管理处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 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1-01-11 17:33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晶莹剔透的蓝天,巍峨绵延的青山,波光粼粼的碧水,雄伟壮观的大坝,喜迎六十华诞的北京市密云水库显得分外庄严而又宁静。而当迈进密云水库管理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落,规范统一的标牌,错落有致的植被,中国红,北京灰,水务蓝,满园绿……这些标准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更为水库建成六十周年献上一份大礼。

  接地气,求实效

  坚决不搞假大空、大水漫灌、夸夸其谈、形式上的标准化,一定就做接地气、精打细算、落地生根、有实效的标准化,这是密云水库管理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一致达成的工作基本准则。两年来,他们是这么想的,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无论是标准化实施方案的编制还是标准化制度的制订,均严格落实北京市水务局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标准,并紧密结合密云水库工作实际,广泛征求各科室各单位意见,确保方案、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特别是在标准化制度制订过程中,因管理处经多年实践和积累,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水库管理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而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需打破原有制度框架,对规章制度重新进行梳理、整合、修订及完善,总体工作量多,难度较大。面对上述困难,全处上下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结合工程现状和实际需求,整合、优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基层单位、业务科室、处主管领导、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四级审核的质控机制,召开标准化推进、研讨等各类会议20余次,先后三上三下,将标准化制度从最初的145项调整成中间阶段的130项、113项、102项直至最终的106项,并经历了三个月的制度试行,最终形成了《密云水库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制度手册》和《密云水库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运行手册》,总字数26.4万字,现已在全处推广执行并初显成效。与此同时,组织业务骨干编写完成“四图五册”(工程、防汛、林业、库区及流域图等4类基础图件,工程技术、水文水资源、水源涵养林、基础设施、水源保护管理等5个手册)内部培训教材,夯实了管理基础。

  在白河主坝西坝头,伫立着一座典雅大方的石碑。可别小看这座石碑,它可是白河主坝工程简介碑。该碑虽然尺寸不大,但蕴含的信息不少,左侧是“北京水务”的醒目标志,中间是白河主坝的技术指标,右侧是密云水库工程枢纽平面布置图,中间偏下位置还自带二维码,您拿手机对准轻轻一扫,只听“叮”的一声,手机屏幕上就能显现白河主坝和水库简介的电子版,还有中英文对照哩!

  就这座不大的工程简介碑,因设立时市局尚未正式发布标识标牌设置标准,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阶段,所以倾注了水库人大量的心血。从简介碑的规格、尺寸、材质,到价格、内容、版式,都精挑细选,再三权衡,主要领导亲自把关,最终以不足万元的价格建成,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既满足了需求,又节约了资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为后续批量标识标牌的设置树立了标杆,积累了经验。

  消隐患,强基础

  工程安全、防汛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并称密云水库的“四大安全”,而工程安全更是水库的安全基础。管理处深知工程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水利行业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日常检查、监测、保养及维护,通过安全鉴定对水库进行全面体检,并依据安全鉴定结论有序实施各项消隐加固工程。

  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生态工程”为目标,密云水库管理处成立了专门的消隐项目管理机构,抽调了中青年技术骨干充实第一线,狠抓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并积极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及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人员安全及资金安全。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这一技术难题,管理处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和充分试验论证,通过采取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择优选取支护模板、合理布设冷却水管等措施,有效控制温升和裂缝,提前75天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截至2020年底,计划实施的15项消隐工程中,已完成8项,在建和即将开工5项,待批复2项。上述工程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夯实了枢纽工程的安全基础,确保了密云水库的安全运行。

  依托消隐等项目实施,密云水库管理处积极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市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融入项目监管和技术创新中去,使他们逐渐成长为项目管理的“明白人”和技术革新的“带头人”。2020年管理处获得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四项,职工撰写论文五十余篇,创历史新高。多名职工参加全市技能大赛并获得好成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进一步夯实了水库运行管理的人才基础,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广度及深度。

  树文明,塑形象

  当问起标准化带来的变化,一位在基层闸站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站长掰着手指如数家珍:“院里更规整啦!房子外观见新啦!屋里更暖和啦!周边环境更绿更美啦!工作条件改善啦!有统一的外业工装啦!大伙干劲更足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全处无论是场区文明建设,还是工程形象提升,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年来,共完成第三溢洪道闸室、潮河变电站等14处闸站点的升级改造,在提升站容站貌的同时,加强站务管理,争创标准化达标闸站;设置安装各类标识标牌3064块,结合市局折子工程在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内安设界桩界碑628处,基本实现管辖范围内标识标牌全覆盖;积极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加快场区绿化美化,种植山楂、蓝莓、木槿等乔灌木300余株,栽植月季、地锦、玉簪等花卉3万余株,初步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而当走入闸站,只见室内窗明几净,秩序井然,设备设施养护到位,标志齐全。墙角的挂架上,整体地码放着数排安全帽;正中的墙上,依次布列着工程简介、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岗位职责四块标牌;配电柜旁边,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布设了两具灭火器。站长不无自豪地介绍:“不光有这些,我们还建立了闸室准入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闸室,因工作需要进入闸室的相关人员需佩戴专用的准入卡方可进入。您看这蓝色的卡是我方运行管理人员佩戴的,黄色的是维护保养施工作业人员的,绿色的是外来参观学习人员的。我们均统一登记编号,有序发放和回收,维护了闸站秩序的同时,更保障了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及进入闸室人员人身安全。”

  聚人心,谋发展

  “我是干什么的?我能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该处主要负责人在中层干部培训班上发出了“灵魂三问”。的确,在事业单位改革和水务行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观念理念,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及执行力,成为该处需要面对和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引发了一次全处范围的思想大讨论,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全处上下统一认识,确定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这就是“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密云水库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全处凝心聚力,长远谋划,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全面梳理、优化调整了各单位、各科室工作职责;理顺、细化了重要事项书面签报、上会审议等内部工作流程;修订完善了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确了上岗条件、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奖惩机制,配套制定了《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工作人员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密云水库建成六十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库徽库歌征集、职工技能培训、“三老三带”和“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水库文化,激发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引导其钻研业务苦练本领,促进能力素质双提升。

  宽敞明亮的闸室里,只见一位黝黑结实的青年人对着身旁的设备设施侃侃而谈,先手指电气元件详细讲解,继而又打开电动机盖操作示范。而在他的跟前,数十人环绕一圈凝神注视,时而有所不解举手提问,时而若有所悟频频点头。这可不是青年学生的实习现场,而是该处探索实施的职工大讲堂。该处借鉴“费曼学习法”,鼓励业务骨干轮流走上讲台,实现从“个人埋头干”“既会讲又会干”至“引领大家都能干”的转变。截至目前,该处已举办职工大讲堂12期,培训300余人次,通过这种教学相长、传帮带的创新方式,显著提升了职工的实操能力和业务水平,现已在全处大范围推广。

  2020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中指出: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要求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该处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战略库、资源库、宝库”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五大发展目标,继续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密云水库高质量发展,管理和守护好“无价之宝”,充分发挥密云水库“首都供水‘压舱石’、‘稳定器’、防汛‘顶梁柱’、生态‘金名片’”的重要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