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6月24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水务部门简化生产建设项目的水评审批手续,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报备。与此同时,为消除质量隐患 提升自验效果,水务部门建立水保验收专家库,首批专家有72人。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一般需要进行水影响评价,在用水、排水、水土保持等方面接受审查,审查不通过项目会被终止。"生产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其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位负责人举例,如果一个位于河道周边的生产建设项目没有经过水影响评价的审查,开挖的土石方随意倾倒,或者污水直排入河,那么两岸居民就会"受罪"了,不仅安全不能保障,还要闻河水的臭味儿,看到淤积的污泥和糟糕的水环境。
因此,生产建设项目需要提交水影响评价材料,接受"水评"审查,并接受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水务部门按照依法、规范、必要的原则,能减则减,一大批行政审批类项目改为实施承诺制或备案制管理。和以前相比,从一厚本变成一页纸,大大节省了申报项目的准备时间。此外,生产建设项目水保设施验收全部由行政验收改为自验,报备材料减少六成,即简化了验收手续,又方便了建设单位。
"材料减少了,但是验收质量与标准不能放松。"这位负责人说,为了保障验收质量,水利部规定,实施承诺制或备案制管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时,其验收组中应当至少有一名市级专家库专家,为此,市水务部门专门设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专家库,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专家资格审查、培训等日常管理。目前专家库已基本建成,第一批专家共72人,包括来自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部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在一线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技术专家。
专家入库后,生产建设项目单位可以像点菜一样至少选取一名专家为项目开展水保验收,与此同时,水务部门每年都会对自验报备情况集中开展核查。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更新一次,若专家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泄露秘密等违规违法行为,将被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