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首次完成并发布了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近年来随着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极端降雨呈多发、频发态势,郊区新城等区域内积水内涝风险凸显。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积水内涝风险的理解,强化城市积水内涝风险防范管理能力,扩大积水内涝风险地图涵盖范围,在总结“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北京郊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编制。鉴于北京市降雨强度和暴雨落区不确定性较强,郊区新城面临外洪和内涝叠加的风险,此次发布的风险地图仍有待完善,望各单位、部门、社会公众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积水内涝风险研究的进步。
本次发布的积水内涝风险地图覆盖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范围,共11个区域,主要针对下凹桥区及铁路桥涵、市政主干道路等易产生积水内涝风险的区域,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提取等方式,梳理近十年积水内涝风险点台账,同时辅助模型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采用“风险分布图+信息列表”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形成积水内涝风险地图,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使用。受降雨的不确定性、模型的有限性以及城市建设变化影响,本次发布的风险图难以精准覆盖全部风险情况,图中所列的积水内涝风险仅作为汛期积水内涝风险提示参考。
本次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编制、审定及发布,前期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目前该成果通过市水务局官方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积水内涝风险分析工作,逐步提升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
一、发布依据
(一)政策文件
1.《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
编制内涝风险图,探索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
2.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21〕6号)
完善预警机制。完善积水内涝监测、预报预警发布与响应机制,利用微信、微博等及时向市民提供雨天出行和道路积水预报预警服务。(市水务局、市应急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气象局、市排水集团配合)
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防汛减灾发展规划》(京政汛发〔2021〕5号)
高效提升防汛指挥调度。加强城市运行状态信息共享,结合城市运行图,制作市级、区级风险地图和力量布防图,科学研判可能发生的风险,实行扁平化、点对点指挥协调和风险防范管理。
4.《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京办发〔2021〕27号)
增强城市空间布局安全。深入开展本市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和地下结构探测分析,统筹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空间的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与防控措施,识别与划定各类灾害风险区。
(二)技术标准
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
城镇内涝定义为:“城镇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的现象”。
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2021年版)》(GB50014-2021)
规定了“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条件下,城镇排涝能力满足标准规定的积水深度和最大允许退水时间时,不应视作内涝;反之,地面积水深度和最大允许积水时间超过规定值时,判为不达标”。
3.《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 969-2016)
规定了“以北京市水文手册设计暴雨图集确定的时段降雨量推求的设计降雨过程,可用于城镇涝水汇流计算及排涝河道设计流量计算”。
二、主要技术方法
本次积水内涝风险地图集合城市水务和规划多部门的技术优势,系统收集整理了历史积水内涝点信息,综合运用现场调查、模型模拟等多种风险分析方法,选取了多个典型国内外商业模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型和洼地分析模型,同步开展积水内涝风险模拟,并提取积水内涝风险点,形成了积水内涝风险地图,为城市运行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积水内涝风险防御参考依据,辅助市民汛期安全出行。
三、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以积水内涝点对公众和城镇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出发点,考虑各城镇排查和调查工作实际情况,按照简易可行的方式制定积水内涝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积水深度是影响人行、车行及一层建筑物进水的主要因素,其判断阈值制定为15厘米、27厘米、40厘米和60厘米,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将15厘米作为积水和内涝区分的界限。积水深度小于 15厘米的判定为轻微积水,大于等于15厘米的判定为内涝,因为市政道路路缘石的高度通常约15-20厘米左右,积水不超过15厘米时不影响行人和机动车辆通行,基本不会对公众出行产生灾害,积水大于15厘米时,行人和汽车驾驶员难以辨别地面情况和车道位置,容易造成行人安全和驾驶隐患,因此定义为内涝,这也与《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 - 2017)的规定保持一致。
将27厘米作为较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区分的界限。因为积水深度超过27厘米时会淹没排气管造成车辆熄火(普通轿车排气口距地面的高度为20-30厘米,SUV汽车为30-40厘米),造成局部交通节点(下凹桥、交叉路口等)拥堵,根据《道路交通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工作方案》(京交安全发〔2024〕18号)文件要求,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线达到27厘米及时封闭交通,并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向广大市民发布绕行路线的提示。
将40厘米作为中等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分的界限。因为积水深度超过40厘米可能造成部分一层建筑进水。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民用建筑场地设计标高一般高出道路20厘米,一层建筑踏步距离地面不宜超过15厘米,加上路缘石15-20厘米的高度,基本上高于道路最低处40厘米以上。因此积水深度超过40厘米时一层建筑有进水风险。
将60厘米作为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分的界限。因为积水深度超过60厘米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造成汽车进气口进水、地铁进水。一般情况下,水深超过60厘米成年人难以站稳,摔倒坐立时口鼻位于水面以下,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汽车行驶安全方面,普通轿车进气口高度为65-80厘米左右,考虑到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水浪,水深超过60厘米时进气口容易进水,会导致车辆熄火,甚至将水吸进发动机而造成永久性损坏;另有研究认为水深超过60厘米时,车会被水流裹挟移动,增加逃生困难。此外,《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规定地铁出入口地面标高应高出该处室外地面30-45厘米,加上人行道高度高于道路15-20厘米,当积水深度高于60厘米时,地铁存在进水风险。
综上所述,本次积水内涝风险图将积水深度小于15厘米的判定为轻微积水点,大于等于15厘米以上的判定为内涝点。内涝点的积水深度按照27厘米、40厘米、60厘米,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积水深度小于27厘米属于较低风险区域;积水深度大于等于27厘米但小于40厘米属于中等风险区域;积水深度大于等于40厘米但小于60厘米属于较高风险区域;积水深度大于等于60厘米属于高风险区域。
四、发布内容
积水内涝风险地图通过市水务局等官方网站以高清图片形式对外发布,包括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采用“风险分布图+信息列表”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根据区域内不同积水内涝深度划分四级风险。
1.风险地图范围
风险图中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分布图风险提示范围为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10个郊区全域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范围;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范围为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9个郊区的新城建成区、通州全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范围。
2.积水内涝风险图
(一)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
通过场次积水监测数据分析、现场调查、网络舆情提取等挖掘手段系统统计2011-2023年发生积水内涝的点位情况,共计355个点位,形成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的分布图。每个区1张,共计11张。
(二)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分布图
由于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的天然属性,极端天气下较易产生积水,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低洼区域易产生积水的风险点,共计231个点位,形成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分布图。每个区1张,共计11张。
(三)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
采用“风险分布图+信息列表”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根据区域内不同积水内涝深度划分四级风险,由低到高分别以蓝、黄、橙、红四色表示,其中蓝色代表较低风险(积水深小于27厘米)、黄色代表中等风险(积水深大于等于27厘米小于40厘米)、橙色代表较高风险(积水深大于等于40厘米小于60厘米)、红色代表高风险(积水深大于等于60厘米)。同时列出所在区域、具体位置等属性信息,共计362个点位,风险等级面积共计68.44平方千米,其中较低、中等、较高、高风险等级面积分别为23.36平方千米、13.44平方千米、13.28平方千米、18.36平方千米。每个区1张,共计11张。
五、防御指南
1.政府部门
当发生降雨或预警后,各级政府部门应密切关注属地风险区域,结合降雨过程、强度、落区等信息,判断风险等级,根据相关职责做好积水内涝防御准备,加强对风险区域的监控与布防,及时采取疏导、抽排、断路导行等措施,并提醒广大市民实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各类预警信息,降低积水内涝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
2.社会公众
雨季,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外出尽量避开有积水的区域,切勿在雨天盲目穿行不明水深地带。如遇险情,及时采取避险自救和紧急呼救,保障自身安全。
(1)较低风险区域:若产生积水水深可能高过路缘石,建议尽量远离低洼地带、下凹式立交桥和铁路涵洞、地下通道、危旧房屋和在建工地等区域。
(2)中等风险区域:若产生积水可能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建议远离风险区域,切勿盲目穿行已经发生积水的下凹路段和桥区,避开高压电力塔、路灯杆、电线杆、广告牌、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高大树木,防止触电或倒塌危险。
(3)较高风险区域:若产生积水会影响人员及车辆安全,建议绕行该区域。若正在通过该区域,远离用电设备、不在积水中行走,不靠近漩涡;若开车遇到险情,果断弃车逃生,被困车中时,找可用工具应急破窗,并拨打110、12345电话求救。
(4)高风险区域:若产生积水会严重影响人员及车辆安全,降雨时避免出行,禁止进入高风险区域。
五、名词解释
积水是指未能及时排除而积聚的雨水,一般指局部积水点。
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城镇地面较大区域产生积水的灾害现象。根据相关标准,本地图所示的积水内涝为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的现象,即对城市居民雨季出行产生影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