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水务工作报告

日期:2023-01-13 16:45:00    来源:市水务局网站

字号: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首都治水向更高质量迈进

——在 2023 年全市水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安君

(2023年1月13日)

一、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首都治水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水务发展从服务保障为主转向服务保障与约束引导并重,从就水论水为主转向系统治水、综合治水,从行业管理为主转向社会治理、协同治水。 首都治水的功能定位、思路理念、体制机制发生深刻转型, 实现从补短板、打基础、见成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迈进。特别是近五年,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城乡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市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迈上 了一个大台阶。

五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以下十方面标志性成效。

一是治水理念实现深刻转变。围绕贯彻落实“两山”理念、 “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要求,聚焦解决“大城市中的水问题,确立了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 水务工作思路和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 水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不懈推动把以水定需、量水发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促进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不懈推动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立足山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流域的系统性出发,拓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坚持不推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多样化水务新需求,开拓共治共享的社会治水新局面。

二是水资源和供水保障能力大幅跃升。制定发布《北京 市水资源保障规划 (2020年-2035年 ) 》,多源共济的首都水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五年来综合调度、精细配置南水北调中线水54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500万;祖国 母亲河黄河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实现历史性“握手”;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并持续稳定在30亿立方米左右高储量运行;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7年累计回升10. 1米、增加储量51.8亿立方米, 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98% 。南水北调亦庄调节池二期投入使用,河西支线、大兴支线、团九二期等基本建成,输水“一环线”全面贯通,石景山、亦庄、良乡等9座水厂建成投入运行, 新增日供水能力174万立方米。完成899个单位 (小区) 自备井置换和1178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解决了48个小区“水黄”问题,推动100个行政村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受益人口超300万。农村集中供水消毒设备100%配备、计量总表100%安装。

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更高台阶。首创“全面节水”立法,《北京市节水条例》颁布,将于3月1日实施。 出台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管控制度,全面实施“取供用排”及再生利用全过程协同监管。在全国率先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实施“两田一园”高效节水,近2000个村庄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节水行动,发布81项节水标准规范,创建节水载 体5000余个。推进150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更新改造居民智能远传水表320万支,非居民用户基本实现100%智能远传计量。在全市经济总量大幅增长情况下,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以内,我市连续20年保持 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四是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坚持溯源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整治,完成第二、第三个三年城乡水环境治理行动方案,累计新建改造再生水厂47座,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解决2441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全市污水处理率由92.4%提升到97%,其中农地区污水处理率由45%提升到 79% 常态化实施清管 ”“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整治乱建乱堆问1200处,拆除违法建设100万平方米,新增违法建设实现动态清零。排查出的142条黑臭水体、1000余条小微水体全 部完成治理并持续巩固,国考和市考断面劣类水体全面除,市河湖水系总体全面还清,92个河湖被市民评为优美湖,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60.9%提升88.9%,优良水体比例从48.6%提升到 75.7%,城乡河湖 再现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景象

五是水生态保护修复发生转折性变化。把永定河综合治 理和生态修复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制定出台 《永定河平原段生态空间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完成山峡段治理,建成官厅水库八号桥、南大荒等水质净化湿地。深入实施“五保水”机制, 出台实施《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和《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完善密云水库上游京冀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首创密云水库水资源战略储备补偿机制,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统筹实施多水源跨流域生态补水,大力实践“以水开路、用水引路” ,开创了“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固河滩、复生态”平原多沙悬河治理模式,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恢复通水,全市五大河流时隔26 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完成全市 150条重点河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完成主要河湖、水库、重要水利设施管理保护范围矢量化图和钉桩。全市河湖健康水体比例从不足60%升到87.2%,桃花水母、黑鹳、黑脸琵鹭等珍稀物种频现个水域,很多河流、湖库成为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乐园。

六是防洪排涝保障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提四预能力,实现全市水库、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里河道水情和重点路段积水监测全覆盖,升级完善水害防御平台,建立北京模型预报体系,发布山洪灾害和积内涝风险预警,首次发布城市内涝积水风险图。建立于预测预报的洪水调度模式,发挥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组合拳作用,精细实施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最大限度实水资源化。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短板,建成宋庄洪区二期,完成温榆河下段、北运河综合治理,城市副 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完成密云水库第 洪道改建,完成7座小型水库和6座水闸除险加固;建成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完成积水点治理229处,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提高到28%,实现保安全多蓄水目标。

七是水务运行监管迈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河长制为统领,以市总河长令为总抓手,深化完善水务监督体制机制, 建立年度水务工作任务和治水难题月检查、月通报等综合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流域区域统筹、岸上岸下协同的治水监管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和联合执法,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和罚款数额均大幅提升。科技赋能推动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取供用排”及再生利用协同监管。推进市区两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流程化,形成一批场区文明、运行规范、安全高效 的水利设施运行范例。修订完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资金成本绩效管理,实行市属水务资产统一监管,有效保障水务设施运行安全和资 金资产安全。

八是水务为民服务日益丰富完善。 印发实施《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大力推进滨水空间开放共享。 建成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船闸,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游船互通。首都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一期、西郊雨洪调蓄 程等向社会开放。开辟多处河湖大众滑冰场、垂钓平台、 皮划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举办北京 ( 国际) 运河 化节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城市副中心运河商 务区、朝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滨水经济新地标。实 河道综合治理,建设永定河、温榆河、凉水河、清河、西 二环水系等一大批滨水游憩通道,许多河湖水系和水利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开展市民安全文明游 专项行动,点水务专员进街道主动治理,大力整治每月一 水务问,接诉即办市民满意率大幅提升。优化水务营商环境,水行政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流程持续优化, 区域水响评价全面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实现评审合一 用水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

九是全面深化水务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塑性系统性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水行政六大职能板块、水务事业五大支撑体系和党建引领、河长制统领两大保障机制, 建强市、 区水务综合执法体制。 以城市总规为引领,建立完善以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和水要素规划为重点的城乡建设水规划管控体系。坚持两手发力,建立完善以生产生活用水 总量管控、高耗水行业禁限目录、水影响评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智慧水务建设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约束引导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完善以跨省市水资源保护补偿和全市水生态区域补偿、水资源战略储备价值补偿为重点的治水激励保障体系。坚持河长制治水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建立完善流域统筹、 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 水格局,水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备、高效、顺畅。

十是水务党风政风行风呈现新气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101项承诺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巡视、环保督查、市委规自领域专项巡视、 扫黑除恶、审计监督和安全检查等问题整改,确保逐项销账。 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开展局党组班子成员报告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月度点评,对局属单位巡察和审计全覆盖。建强高素质专业化水务干部队伍,加大干部培养选拔交流使用力度,军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干部培养机制不断健全。 开展“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坚持“抓早抓小”,查处问责一批违纪违法人员。建立“两级三联系”工作机制,通过结对共建、参与“回天有我”“清管行动” 、下沉社区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高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 平,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平凡,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首都发展,高标准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水务服务保障。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精准实施水源、供水、排水设施等闭环运行管理,确保水务“生命线”运行安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完成水务固定资产投资超 150 亿元。

积极落实安全生产整治“百日行动”,实施供水“安饮行动” 、 密云水库流域“蓝盾行动” 、碍洪及河湖垃圾清理和暑期防溺水等专项行动,确保了水务行业安全稳定。

同志们,五年风雨无阻,五年春华秋实。通过全市水务系统不懈努力,城乡水源更加清洁,饮水更加甘甜,河湖更 加优美,度汛更加安全;永定河、潮白河碧波荡漾,大运河千帆奋进,密云水库资源库战略库,成为无价之宝;京华大地水润万物、生机盎然,幸福河湖共治共享,水务为民入细入微,点亮百姓生活。这一系列深刻变化,成为首都发展画卷中靓丽的治水风景,绘就出水润京华的华彩篇章。我们深深感到,首都治水成效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推动在首都水务领域形成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巨大关怀及市 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水务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艰辛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水务局领导班子,向同志们致 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2023年水务重点任务安排

202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 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水务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决扛起保障首都安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保障市民高 生活的水务使命,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惠民生水务工作思路,锚定安全、洁净、生态、优为民水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灾害防治,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大力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主要指标是: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 方米以内,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97.3%,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提高到 32%

(一)聚焦“安全”目标,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水安全韧性保障

一是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加快推动南水北调中线扩能 市内配套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南水北调团九二期、河西支线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兴机场连接线建设。加快编制首都水网规划,推进打通影响水资源配置的卡口、堵点, 推进城市副中心城南水网、石景山首钢水系、门头沟“百泉复涌、六水连通”等水网连通工程建设,制定实施水资源优化调度工作方案,推进建设多目标多层次多水源优化调度技术体系。多调南水北调水,继续做好官厅水库上游万家寨引黄和集中输水。

二是强力推进“全面节水”。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北京市 节水条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节水。深化首都节水工作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市区两级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和节水工作联动机制。加快水资源“税价改革方案研究,积稳妥开展用水权改革试点。出台规划和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指南。深入实施节行动,严格实施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管控;大力推进市、 政机关和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开展市级 效领跑遴选;新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体系。开展区域节水评价试点,推动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韧性城市水务指标体系和准体系,开展节水用水统计数据质量监督检查

三是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出台实施新一轮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加快重点地区增补减采工程建设, 开展地下水分区管控,分区设定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严格禁采区、限采区及严重超采区地下水取水管理, 持续提升地下水管理水平。加快建立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制 度,推进地下水储备区规范化建设、运行和保护,促进重要泉域涵养修复。

四是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温潮减河工程建设, 完善“通州堰”防洪体系,推进坝河、南旱河、东沙河、西玉河、人民渠等一批流域蓄滞洪涝区建设,加快推进存量病险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密云水库消隐改造工程,打通清河镇易涝片区雨水干线,推进东小口沟治理工程,完成积水 点治理20处,实施10万余个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以“四预” 为重点,优化完善“北京模型”,实现山洪预报全覆盖,持续提升预报预警精准度,落实好预演、预案措施。加快海绵城 市建设,深入实施城乡“清管行动”。

五是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完善水务物联网感知体系,加强数据汇聚,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实施水资源“取供用排”协同监管平台迭代开发;推动南水北调、密云水库、永定河等数字孪生工程,完成大运河船闸数字孪生开发。

六是加强水务安全生产监管。深入落实安全生产15条 硬措施,完善“六项机制”,提高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效。推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标准化创建,加强 智慧监管。健全重要水源地安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聚焦“洁净”目标,持续提升水务设施承载能力

一是持续加强水源保护。深入落实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实施新一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同 开展牤牛河等重要支流总氮消减试点,落实密云水库水资源战略储备补偿政策。推动建立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力争完成协议签订。开工建设官厅水库库滨带工程,研究制定官厅水库清淤和水质全面改善工 作方案。

二是全面实施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成丰台河西第三、门头沟门城、 昌平等地表水厂并投入运行,加快海淀温泉、平谷城北等水厂建设,力争大兴机场水厂开工,加快推进丰台河西第二、房山丁家洼等水厂前期工作。 以“城带 村”“镇带村”等方式完成30处城乡供水提升工程,启动50个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再完成15处自备井置换、100公里供水管线更新改造、80万支居民智能远传水表更换,不断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动出台《北京市供水管理办法》。

三是全面实施打赢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持续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完成海淀稻香湖二期、经开区金 桥再生水厂建设,推进密云高岭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通州减河北、 昌平一期、房山窦店等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工程,新建污水管线185公里、再生水管线40公里。 完成150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专业化运营管理。力争开工建设陶然亭调蓄工程,开工57个合流制溢流 上游雨污混接错接整治。持续巩固河湖治理成果,黑臭水、劣类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完成全市再生水配置和利用划编制,开工建设小红门亦庄调水管线,完成槐房 山、北护城河再生水输水管线建设方案并加快实施。加大 生水和污泥资源化循环利用,推动扩大再生水市场化建设,推进300万平方米绿地灌溉再生水替代,扩大再生水湖补水范围,增加再生水输配量3600万立方米。推动修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

(三)聚焦“生态”目标,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复苏

一是大力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健全水 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机制,发布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潮白河等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及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深入开展全市河湖垃圾清理整治和水生态空间优化调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永定河平原段 违法违规建设整治,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及实施监管。全实施水生态区域补偿制度。

二是持续推进流域水生态治理。加快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完成平原南段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长兴水源净化工程,实施永定河山峡段回补增渗工程,推动大宁水库泄洪闸清河上游河道整治,加快推进平原南段治理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温榆河(京承高速温榆河大桥京密路孙河大)清河老河湾生态治理工程。统筹实施永定河、潮白河、 北运河等流域生态补水,有效保障生态水量,努力延长有水河长和通水时长。深入落实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意见,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河湖岸水土流失防治。

三是加强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 完善水生态监测网络,强新技术应用,深入开展水生态调查。开展水库重点 溯源解析,强化有害物种入侵监测评估,不断完善水生健康监测评价体系。

(四)聚焦“优美”目标,持续提升河湖和水利设施运行服务水平

一是持续打造滨水优美水景观。结合河湖治理、水利设施维护,推动“清河之洲” 、北小河、通惠灌渠 (高碑店路- 五环路) 等滨水空间建设,打造色彩丰富、体现首都历史文化与记忆的城市滨水景观。推动修订《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

二是推进历史水系保护恢复。编制历史水系恢复规划。 结合中轴线申遗,推动核心区西板桥明渠北段、玉河和“三山地区等历史水系恢复。持续开展水务遗产认定和宣传, 推进保护和利用。

三是持续提升水利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水平。出台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完善运行管理支 持政策,强化运行管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加大维修养护装 备引进研发和应用力度,制定水草生态养护技术标准,深入开展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快水利设施数字孪生和智能化运行管理试点建设。强化运行绩效管理,推进水利工程质量 和工地管理规范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

四是开展“水美家园”创建。 以“水源安全可靠、供水洁净达标、用水循环高效、污水全面治理、河湖清洁优美”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水美家园”,努力打造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魅力北京。

(五)聚焦“为民”目标,持续深化水务共享服务

一是拓展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出台河湖空间公共服务指导意见,推进共享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加快温榆河公园二 期建设,完成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南旱河滨水慢行系统,“五一”前永定河滞洪水库20 公里中堤向市民开放。划定河湖空间水上活动区域,开展“水+文化”“水 +体育”活动。

二是持续优化水务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水务“放管服”改,开展水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告知承诺制实行情况评估。 落实《北京市节水条例》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水务审批事项, 善审批条件,优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监管职责,优化完跨部门审批监管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审批服务。

三是强化未诉先办工作机制。 向全市推广朝阳、丰台两区水务专员进街道工作经验。持续加强水务高频诉求事项和 “每月一题”治理,着力破解农村治污、积水内涝、 自建设施供水等影响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难题。

(六)全面落实强化河长制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河长制治水工作机制和责任制作用

一是健全完善河长责任体系。调整完善各级河长、河长办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市区两级总河长、执行总河长 和市、 区、 乡镇 (街道) 、村四级流域河长体系。制定河长办工作指导意见,提升河长办履职能力。

二是深入落实总河长令制度。健全市区两级总河长令制,推进落实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护、水生态空间管控、水岸共享共治、水灾害防治和执法监督等重点任务。

三是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将水务重点任务逐项逐级分解纳入市区两级总河长令。市级河长负责推动协调解决全市及跨区治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级河长负责推动解决本区域内重大问题,健全完善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强化市区 两级河长办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实行市总河长令任务“月统 计、月排名、月通报”制度和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制度。

四是强化流域统筹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海河流域省级河 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优势,强化与相邻省市河长办的工作衔 接,重点推动官厅、密云水库水源协同保护。健全区域协同制,推动组建市域内重点流域协调委员会,统筹跨区河湖管理保护,明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治水管水责任。

五是强化河长制督察和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建立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强化各级河长履职监督,严格总河长令执行监督考核。启动水务综合执法效能提升行动,强化市、 区、 乡镇 (街道) 三级水务综合执法效果,开展节水、地下水、排放等重点专项执法,强化对下放执法事项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