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树东同志在2017年北京市水务工作会上的报告

日期:2017-07-10 11:38:00    来源:运维中心

字号:        

  聚焦攻坚 持续发力

  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 在2017年北京市水务工作会上的报告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金树东

  (2017年1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总结2016年水务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

  下面,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6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水务改革发展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务系统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按照“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总体要求,始终把解决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以保障首都水安全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推动、注重统筹协调、狠抓项目落地,超前谋划,攻坚克难,水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水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17%;全市用水总量38.8亿立方米,其中新水用量28.8亿立方米,万元GDP水耗同比降低3%;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量10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持续攻坚,两个“三年治污方案”有序衔接。在市区两级的协同推进和各实施主体的艰苦努力下,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基本完成第一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着力破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选址难、落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问题,建成清河第二、槐房、定福庄、高安屯、稻香湖和郊区城镇等一批再生水厂,新建污水管线1400公里,全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从2012年底的41座增加到6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72万立方米/日,提升了70%,新增能力超过前十年建设规模,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二是启动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针对第一个三年治污暴露出的新问题,重点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副中心、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区村庄的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问题,16座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完成新建改建污水管线417公里、再生水管线105公里,完成230处村级污水治理工程。三是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全面排查,查清规模以上排污口835个,黑臭水体141条段、约665公里。按照 “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完成366个排污口和25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二)精细管理,水资源和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进一步完善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水质信息共享“两个平台”,加强水资源“喝存补”优化配置和精细管理, 2016年利用江水10.6亿立方米(累计19.5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安全稳定。在“喝”的方面,2016年向水厂供水7.3亿立方米(累计13.2亿立方米),占中心城总供水量的70%。在“存”的方面,2016年向密云、怀柔等水库存水1.8亿立方米(累计2.8亿立方米)。在“补”的方面,2016年向密怀顺水源地和城市河湖重要水系补水1.5亿立方米(累计3.5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0.52米。二是进一步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建成通州水厂并投入试运行,建成第十水厂、南水北调通州支线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良乡水厂、黄村水厂等南水北调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城区300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中心城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日,城市副中心供水能力33万立方米/日,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初步形成了管网连通的供水格局,有效应对了夏季中心城区日供水337万的最高峰。编制完成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并启动实施。三是加快推进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27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密云水库库滨带一期105公里围网建设,水库周边10.4万亩土地全部退出耕种,同时加大对密云水库周边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实施城区自备井置换,累计停用自备井249眼,受益人口超过68万人,改善了自备井用户用水水质,促进了地下水源涵养。完成平原区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划定。抓住汛期降水偏多的有利时机,加强洪水管理,密云水库增加蓄水4.48亿立方米,总蓄水量16.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1亿立方米,为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

  (三)打主动仗,首都安全度汛取得全面胜利。一是防汛排涝工程体系发挥基础保障作用。落实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四个阶段中小河道治理任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1460公里防洪治理和中心城区77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全市河道行洪能力和道路排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建成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格局进一步完善。新建雨水利用设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各水管单位加强闸坝堤防日常维护管理,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强化落实应急防范措施,确保了重大基础设施度汛安全。二是防汛“三个能力”有效提升。各级防汛部门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成功应对“7.20”特大暴雨和局地强降雨,加强与气象、水文、国土、新闻宣传等部门和市区联动,采取分区域、分时段预报预警和提前布控,加强全媒体宣传、实时汛情播报和网络辟谣等舆情危机处置。水务系统各单位高度戒备、昼夜值守,特别是各级水管单位,加密巡查、加强运行调度,各区积极应对强降雨,及时排除险情。全社会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包括驻京部队在内累计出动15万余人次参加防汛抢险,及时安全转移人员4.7万余人次。“1+7+5+16”防汛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做到了指挥有力、调度有序,防汛“指挥决策、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个能力经受住了全面检验,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四)多措并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秉承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三要水”)理念,严格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措施。一是向观念要水,立足市情水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深入推进“节水优先”战略、“四定”原则和“节水即治污”、“先节水后调水”等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二是向机制要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节水型区创建的11项考核标准,更加注重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属地政府节水、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责任。推进落实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各区制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市完成3000眼机井计量设施建设,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农业用新水减少4000万立方米。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积极推动水价改革,2016年5月1日起上调非居民水价,并首次实行城六区与其他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三是向科技要水,以居民家庭和高校为重点,推进高效节水器具换装、推广智能IC卡用水计量设施,全市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和社区(村庄)超过1.5万个。推行城市供水“独立计量、分区降压”管理方式,年节水3500万立方米,管网漏损率基准值控制在12%以内。持续扩大再生水利用,全市再生水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000万立方米。

  (五)改革创新,管水治水能力有新提高。一是推进建立“河长制”。总结试点经验,出台《北京市实行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河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层层落实河湖生态环境管理责任。二是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补偿金核算细则、结算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文件,各区缴纳补偿金超过10亿元,逐步形成了上下游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的工作格局。三是全面实施河湖生态环境检查通报制度。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河湖环境维护情况分时分段设点(2319个点)进行检查,将考评结果每两个月在全市通报,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同时注重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和“水润京华”官方微博等新媒体的监督引导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是推进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机制。细化明确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其他城镇和农村地区等不同功能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支持政策。制定了农村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实施暂行办法、设施运营考核暂行办法。大力推进生态再生水厂建设。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和专业优势,促进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五是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行政审批事项4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7项。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完善水影响评价、节水设施方案审查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务窗口建设,着力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六是加强法治建设和水政执法。完成《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简易修订。将排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节水、水影响评价等领域列入首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并正式运行。出台水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文书管理规定,全年实施行政处罚990件,同比增长131%。实行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并加强信用监管。

  (六)超前谋划,推动重大发展任务扎实起步。一是保重点、促全局。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城乡供排水等专项规划。制定了《通州区水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编制了通州区水务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案,将城市副中心划分为“两带六片区”,首次将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多类水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按片区打捆实施PPP,吸引社会资本128亿元,城市副中心水环境建设将全面展开。制定了世园会、冬奥会水务保障方案。二是抓突破、促协同。作为京津冀生态领域合作的突破口,率先启动了恢复永定河全流域生态功能前期工作,参与编制完成《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建机制、促长效。深化区域合作,建立了京津冀跨界河流雨水情信息、预警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完成密云、官厅水库上游张承地区30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10万亩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同志们,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广大水务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和辛劳付出。围绕“7.20”特大暴雨应对、水资源调度保障、三年治污、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水源地生态保护等硬任务硬指标,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埋头苦干、持续攻坚,水文监测、安全质量监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科教信息化、社会宣传、财务审计以及离退休干部工作、工会、后勤保障等都发挥了有效支撑作用,水利医院和水电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和新进展。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以知促行、创先争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党建带团建,基层组织、广大党员、青年团员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水务改革发展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动力、增强了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市水务局党组和全体班子成员,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务工作的各区、各单位、各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长年奋战在水务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基础还不牢固,按照首善之区要求、对照国际一流标准,在水资源保障、水环境建设、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等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相当差距,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推进水务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当前水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能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作为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型城市,水务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愈加突显,保障首都水安全、创建优美水环境、维护健康水生态,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首都水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水务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形势看,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两年来,为首都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缺水仍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特别是现阶段首都水资源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能力还存在诸多隐忧,作为快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水源安全保障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必须全面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四定”原则要求,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节水优先、多措并举,大力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度转变,同时积极推进构建多源互济的首都水资源保障格局。

  从水环境治理的形势看,完成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实现城乡水环境的明显好转,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通过第一个三年治污方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全市每天仍有四、五十万吨污水直排入河。从客观条件看,由于天然降水少、河湖水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对改善水体水质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从发展要求看,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特别是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对城乡水环境的全面改善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从现实需求看,广大市民对身边优美河湖的期盼日益迫切,社会各界对河湖水环境的改善持续关注,既对推进水环境治理增添了动力,更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此,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才能实现强力突围、打赢这场攻坚战。

  从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形势看,逐步解决历史欠账,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针对北京指出了河道断流、生态退化、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等令人揪心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凝神聚焦的工作重点。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及水污染防治、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行河长制等政策文件,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水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加快转变治水思路理念,注重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围绕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不断强化水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及河湖岸线管理,持续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推进水系连通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着力提升水环境容量,扩大水生态空间。

  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郭金龙书记强调要聚焦环境突出问题攻坚克难,持续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认真落实“河长制”等有关制度。蔡奇市长刚到北京不久,就围绕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多次对水务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强调要打好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河湖水质的攻坚战,下更大功夫、坚持不懈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刚刚结束的市两会,高度关注水务改革发展,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对水务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水务改革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一个时期将是水务聚焦攻坚、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的重要阶段,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还存在一些难点亟待破解,在水环境系统治理方面,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必须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抓手之一,实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岸协同共治,尤其是一些跨界黑臭水体治理,需要统筹协调流域内各区、各相关单位和主体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整治。在水功能区水质和断面水质考核方面,目前我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7%,刚超过国家要求(50%)。2020年前要达到77%的指标,并通过水利部、环保部、住建部对水资源水环境相关的考核要求,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受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二环内还存在500多公里雨污合流管线,部分区域还存在“断头管”,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问题仍未全面消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逐步解决。在防汛安全保障方面,洪水管理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部分铁路立交桥等区域依然存在积水隐患,遇有极端暴雨天气极易发生内涝。在水务管理和改革方面,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还较为普遍,就水论水的思维惯性和工程建设的路径依赖尚未得到彻底转变;水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还很不够,特别是农村管水、治水、节水短板还较为突出;干部职工队伍履职能力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水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就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思路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韧劲,在破解难题上精准发力,在深化改革上持续用力,着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推进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治水管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保障首都水安全为核心,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以聚焦攻坚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在“洁水、节水、保水、管水、兴水”上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升水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超过330亿元,总用水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6年降低3%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再生水利用量力争达到10.5亿立方米。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攻坚抓“洁水”,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改善。重点以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为抓手,强化3个倒逼机制,即通过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改善和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倒逼河道还清,持续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聚焦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努力实现 “三全目标” ,即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一是以2017年底前消除全市黑臭水体倒逼攻坚截污治污。在管网建设方面,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线673公里;基本完成城六区建成区污水管网铺设;推进小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接入市政公共管网,完成城六区13处改造任务,努力减少污水直排入河。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多措并举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完成现有规模以上469个排污口治理,完成全部141条段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完成中央对黑臭水体的考核目标。在雨污合流管线改造方面,按照分期分批分类的原则,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微循环道路建设等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84公里;完成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力争启动试点工程建设。在再生水厂建设方面,新建海淀上庄、通州甘棠、门头沟军庄镇等9座再生水厂,升级扩建顺义新城生态调水管理中心再生水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7万立方米/日。

  二是以2017年底改善城市副中心水环境倒逼攻坚上游河道还清。集中精力开展“16+2+6”水环境治理攻坚会战,即加快治理通州上游地区水污染,全面实现入北运河的16条河道截污治污;在通州区域内,加快推进“两带六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消除53条段黑臭水体,实现城市副中心现有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通惠河、萧太后河水清岸绿,北运河水质明显改善,并努力营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环境。同时,完善城市副中心水系景观设计,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北运河和潮白河综合治理,完成行政办公区水系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延芳淀湿地、温榆河及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

  三是以继续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倒逼攻坚国家对水功能区和断面水质考核目标达标。充分发挥补偿金使用效益,聚焦全市80个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目标,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国家考核断面、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市级考核断面达到要求。同时,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继续推进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9条和密云水库库滨带工程,出台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办法,在海淀、朝阳、丰台等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

  (二)持之以恒抓“节水”,深入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重点是落实“节水优先”战略和“四定”原则要求,秉承“节水即治污”和“三要水”理念,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努力实现全市节水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指导,推广西城区用水精细化管理经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环境有效保护。

  二是深入推进节水型单位和社区创建。落实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开展节水型区创建,加强工业、农业、生活及服务业等行业节水载体建设,加大公共机构节水创建力度。

  三是继续加大农业节水力度。进一步落实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各区要出台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制定并启动实施农业节水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完成中央下达的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8万亩的计划任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促进提升农村用水管理水平。

  四是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结合城乡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取水站点布局,进一步推动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领域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努力减少新水用量。结合推进水系连通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扩大河湖环境再生水利用量。

  五是努力营造全民节水良好氛围。创新节水宣传形式,丰富节水宣传内容,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加强节水护水新理念新知识传播,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和节水护水活动,努力推动把依法用水、依法节水的观念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和节水效能。

  (三)巩固完善抓“保水”,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重点是围绕完善水源保障、水资源保护、防汛安全保障体系,促进首都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城乡水资源“喝存补”。严格落实好国家下达的江水调度年度计划,围绕“郊区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加快城市副中心及良乡、亦庄、黄村、石景山等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最大限度“喝”足江水。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争取密云、怀柔等水库多存水。稳步实施地下水回补和压采,持续推进朝阳、海淀、大兴等区的自备井置换,新建外部配套管线47公里,力争完成200个单位置换任务,新增受益人口50万人。继续新建改造3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进一步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组织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着力理顺小区内部自来水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按照明晰产权、落实主体、分类施策的原则,积极推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不断完善防汛排涝保障体系。针对2016年汛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抓紧组织实施水毁修复、应急抢险、积水点治理等3大类104项工程,确保2017年汛期发挥作用。完成区管中小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逐步落实管护队伍和管护资金,巩固中小河道治理成果。

  三是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城市开发、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多种措施,大力实施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在“渗、滞、蓄、净、用、排”6个字上做足文章,提高水资源养蓄和排涝能力。

  四是着力推动建立多源互济的水资源保障格局。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多输水,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七库联通应急供水和淡化海水作为战略水源储备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编制南水北调东线北延进京规划方案。开展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省市河流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聚焦恢复永定河全流域生态功能协同发展任务,启动一批治理工程。统筹做好冬奥会、世园会、新机场、环球影视城等市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保障工作。协同河北张承地区继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改革创新抓“管水”,积极探索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重点是坚持管理与治理并重,强化依法行政和政策推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管水治水能力和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以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质监测信息共享、防汛指挥调度、城乡污水处理监管“四个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务精细化管理,特别是要加快市区两级污水处理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实现对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北京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工作方案,完善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健全河长巡查、例会、督察和信息共享制度,推动全面落实属地政府河湖管理保护“三查、三清、三治、三管” 的主体责任并逐级向下传导(三查:严查污水直排入河、严查垃圾乱堆乱倒、严查涉河违法建设;三清: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治理;三管: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河湖岸线管理、严格执法监督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逐条河道设立“河长”信息公示牌,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继续严格落实河湖环境检查通报制度。发动社会群众参与优美河湖评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河湖水环境管护的积极性。

  三是持续深化水务改革。继续推行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区域特许经营。将丰台河西、海淀山后地区排水管网建设运行管理纳入城市排水集团特许经营范围。持续推进在污水治理、生态治河等方面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水务建设管理机制,特别是组织实施好通州区水务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案,推进再生水厂、农村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开工并加快建设。继续实施官厅等水库与上游流域水权交易试点。开展水资源税改革前期调研测算。推进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水行政管理城乡统筹职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各区要进一步理顺基层水务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四是不断强化依法治水。加快推进节水、排水、水文、地下水管理等立法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水务执法管理改革,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人岗关联制度,依法履行各项职责。

  (五)围绕中心抓“兴水”,不断凝聚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强大合力。重点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在提升履职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夯实管理基础,提高水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供水、排水、水利工程等设施的运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水务工程设施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在解决水环境治理难题、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对中小河道和小水库的汛情监测和洪水预报预警,推进大数据、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在防汛等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夯实水务统计基础工作,加强数据分析,规范业务数据发布。加强水务一线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水务管理效能。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紧紧围绕国家考核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不断加大对第二个三年治污计划、黑臭水体治理、水资源 “三条红线” 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等重点任务的督查统筹力度,加强日常监测检查、落实巡查监督制度、实行定期公开通报,积极推动落实各项任务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特别是在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强化部门联动、市区协同,注重上下游衔接,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努力实现社会共治。坚持预防在先、主动监督、有效监督,积极推行城市副中心水务建设项目监督工作模式,确保工程、质量、资金和干部安全。

  三是筑牢主体责任,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首善标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特别要聚焦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和市委专项巡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按照立行立改、标本兼治的原则,抓好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坚持“三严三实”,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要坚持党管干部,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制度。要加大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着重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权力运行监督上筑牢防线,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进一步强化“作风治水”,着力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整体活力,努力打造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水务团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同志们,2017年水务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难点求突破、攻坚重点促全局,同心协力、真抓实干,不断续写治水管水新篇章,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