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

日期:2022-06-23 17:18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号: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提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为主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特点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将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下一步工作推进的重点。

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础较好。“十三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超过60%,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规划》在落实国家相关要求的同时,立足本市发展阶段,对标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着重体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系统安排,提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整体水平。注重“城乡统筹”,将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要求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形成新建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等全市域统筹、协同发力的发展格局。注重“系统提升”,紧抓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以及设施规范化运维、产品市场化经营等全链条,系统提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能力。注重“领域拓展”,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园林绿化、工业、服务业、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推广污泥资源化产品还林利用,大力拓展污水资源化产品应用领域。

二是突出绿色低碳,强化科技引领,推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转型升级。推广园林绿化节水灌溉,开展滴灌等节水技术试点应用,提高园林绿化节水水平及再生水利用效率,以科技助力节水水平提升。推动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建设、改造,探索从污水、污泥中提取热能、沼气、氮磷等物质和能量,推动再生水厂实现“水能双供”。推进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和能源供应等多种市政设施的功能整合和综合设置,构建生态共生的新型市政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推动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三是聚焦目标和问题,强化任务支撑。针对本市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加强目标引导性和创新性,提出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目标,并提出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率等创新指标,推进污泥资源化产品优先在本地利用。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各部门各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力度,完成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目标,稳步推进《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7月一2022年6月)》工作任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及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造再生水厂40座,建设改造污水收集管线超过2000公里,解决超过100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75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为城市河湖水环境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再生水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造再生水管线约500公里,年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为城市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提供了稳定的补水水源。

三、《规划》发展目标

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规划》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系统协调、安全高效、节能低碳、机制完善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格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

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0万立方米/日,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支撑构建绿色、生态、安全的水生态环境。

四、《规划》主要任务

为加快提升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规划》共安排两方面6项主要任务。

(一)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一是补齐城镇污水收集设施短板。统筹推进增量污水管网建设,积极开展存量污水管网消隐改造。加快完成排水设施错接混接治理,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二是提升农村污水收集能力。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合理选取农村污水治理方式。以城乡结合部村庄、水源地周边村庄、民俗旅游村庄、人口密集村庄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十四五”期间,完成900个以上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三是强化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科学规划建设再生水厂站,加快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再生水水源热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动再生水厂站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

(二)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一是完善再生水调配体系。按照就近利用、优水优用、分质用水的思路,优化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新建区、建成区、老旧城区分类施策,系统提升再生水输配能力。构建取水用水、污水处理、生态净化、再生利用的区域水循环体系,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以核心区为重点,在城市空间有限、现状管网密集的区域,优先实施河湖再生水调配工程。

二是推动再生水多元利用。重点推进生产生活用水再生水替代,逐步实现重点领域再生水应供尽供、可替尽替。在市政领域,推动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建筑小区冲厕等市政杂用再生水替代。在园林绿化领域,推广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和节水灌溉,开展滴灌等节水技术试点应用。在工业领域,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推动将再生水作为工业生产用水的首要来源。在服务业领域,鼓励数据中心、洗车、高尔夫球场等行业优先利用再生水。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农业污水以用促治,开展畜禽粪污、渔业养殖尾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三是破解污泥资源化利用难点。积极推进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园林绿化等领域,使用政府资金建设的园林绿化项目,原则上应采用污泥资源化产品进行土地改良。

目前,《规划》已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建设运维标准、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健全费价税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6个方面提出了机制完善措施,同时将主要任务细化形成48项具体任务并明确责任分工。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统筹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首都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