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实施“撬动”陈年建筑垃圾 永定河滩地百日“吃掉”4座垃圾山

日期:2019-12-02 22:02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在永定河下游的房山和大兴段,有大面积无水河段,在干涸的河道和滩地上,存留着多年前被偷倒在此的大量建筑垃圾,威胁着河道和地下水安全。近日,在市河长办的协调下,房山区政府共清理了4处总量为89万余立方米的垃圾堆体。与以往“一锅端”式清理方法不同的是,本次垃圾清运首次在河道应用“筛分法”,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最终,只有7%的垃圾被清走,93%留在原地进行再利用。

  垃圾处理前先进行评估

  2018年年底,在市河长办、房山区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配合本市水务部门“清河行动”和“清四乱”的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清理垃圾堆体的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了。

  房山区水务局委托专业公司,对四处垃圾堆体进行评估,最终确认垃圾堆的占地面积为25.09万平方米,垃圾总量约172.56立方米。经过勘测,中部、北部三处垃圾堆体均以建筑垃圾为主,其中掺杂着少量生活垃圾,琉璃河镇韩营村境内垃圾堆体基本为生活垃圾。“虽然垃圾量有这么多,但是经过专家钻井取样分析,其中89.66万立方米属于混合垃圾和超标土壤,需要开挖处理,其余的80多万立方米都是渣土,对周边环境不存在影响,不需要开挖处理。”王庆军介绍,专家还专门对周边地下水进行了抽测,检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并未受到影响。

  100天“吃”掉四座“大山”

  按照以往的经验,用卡车将所有垃圾堆运走即可,但是面对如此大量的垃圾,一时间很难找到消纳场地,如何短时间内完成89万余立方米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了难题。于是,房山区水务局请来了一家专业公司,结合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创新制定了垃圾堆的治理方案。

  根据方案,垃圾堆全部接受筛分,大致可分为轻质物、腐殖土和骨料三类,轻质物是包装袋、塑料布、木块、塑料瓶等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腐殖土是经过筛分之后的渣土,骨料则是体积相对较大的砖头瓦块。

  今年4月15日,在四处“大山”的所在地,规模浩大的垃圾筛分工作开始了。在阎仙垡村,北京城建集团运来了五辆移动式筛分机和两台固定式筛分机,前来“消化”25.8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7台设备轰隆隆同时作业,“吃”进建筑垃圾,再分别“吐”出轻质物、腐殖土和骨料。筛分期间,房山区长阳水务中心站站长刘童一直在现场盯守,他告诉记者,筛分机有一个进料口,当工人将建筑垃圾送入进料口之后,轻质物会被强大的风机吹落到轻质物出料皮带上,紧接着砖头瓦块和渣土会根据自身重量的不同而分别落到各自的出料皮带上,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完成筛分的全过程。

  截至今年7月15日,仅仅用了100天左右的时间,89万余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就全部完成了筛分。

  垃圾堆原址将实施绿化美化

  记者在阎仙垡村看到,这里的垃圾筛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轻质物被压缩打包,全部用苫布盖住。骨料则已经全部填入南侧一处数百平方米的大坑中,为永定河平原南段治理工程营造微地形。在大坑的北侧,所有筛分出的腐殖土被堆成小山,暂时存放在原地,成为周边平原绿化美化的用土。

  市河长办工作处工作人员汤博介绍,截至11月26日,四处垃圾山筛分出的轻质物垃圾已经全部清理出场,运至临时存放点存放,日后将进行无害化处理。轻质物的撤场,标志着该项治理工作全部完成。在89万余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当中,共筛分出轻质物6.3万立方米,相当于只有7%的垃圾被清走被无害化处理,剩下的93%全部实现原地再利用。未来,这四处垃圾山所在的25.09万平方米,有望结合永定河平原南段治理工程,实施绿化美化。(稿件来源于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