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者仁心 专业担当守护首都汛期安全——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孙杨

日期:2022-09-08 16:11    来源:北京水务网站

字号:        

办公现场

查看全市雨情

本站讯 孙杨,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预案管理科科长,首都水旱灾害防御的“幕后英雄”,北京市民的防汛“守夜人”。2022年,孙杨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案头,外业

初见孙杨,他把自己定义为“文字工作者”。“预案工作,从成果形态上来看,就是水旱灾害防御的指导性文件。”孙杨说。

预案,是迎战汛期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防洪排涝工作的基础和遵循,只有预案研判在先、部署在前、关口前移,细化响应行动和防御措施,才能牢牢把握防御主动权。

而孙杨口中的这项“文字工作”,却又是强度极大的。

每年5月,是北京备战汛期的关键时期,5月下旬更是“冲刺阶段”,需要结合最新的水文、气象、水工建筑情况,完善本年度备汛各项预案,发各区及相关部门落实——这一时期的工作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也不为过。然而,今年的5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趋紧,海淀全区居家办公,到岗率不超过30%。汛期不等人,自5月23日起,孙杨与几位同事开始封闭驻局办公。

彼时,距离6月1日上汛,不足10天。

在连续一周的高强度工作里,孙杨与同事定稿了《北京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2022年北京市水务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工作方案》《2022年北京市水务局汛期应急值班方案》三项最重要的“汛期指南”,3万余字文稿,涉及全市5大流域、81座水库、352条山洪沟道、16个区及49家涉汛相关单位。

预案管理岗位,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中枢”,负责对汛期整体工作部署进行“顶层设计”,对从业人员统筹规划、调度管理,乃至文案驾驭等多方面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今年,我们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深刻汲取了郑州“7.20”特大暴雨经验教训,以预报为启动条件。因此,所有的响应举措需要优化调整、关口前移,最大化留足反应空间”;

“永定河流域公司要加入水务专项分指成员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共同调度,弥补永定河在建工程的防洪盲点”;

“要确认相关跨河管线的权责归属,确保职责不缺位”

……

在各类研讨会商中,孙杨总是不急不徐,不常发言,但是每次输出,都一针见血,条条到位。

他常说:“一份好的预案,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可操作性’”。

只有熟悉孙杨的人才知道,为了编制符合“可操作”标准的预案,他曾调研过全市大大小小的水库,摸底了众多重要的水工建筑,熟悉各重点闸门的启闭条件,更研究过每条响应的启动条件、启动标准、具体行动措施。

“一个好的预案工作者要成‘专家’,更要成‘杂家’,要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路、动手有方’,孙杨就是这样的人。”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水务应急中心主任霍风霖说。

汛期,汛前

汛期防汛工作节奏之紧张,非亲历者可能很难体会。

今年7月27日,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大一场降雨。应急响应启动后,孙杨与同事们在三小时内完成了市水务分指应对降雨的全面工作部署:分析研判洪涝灾害风险,发布山洪、积水内涝风险预警,滚动雨、水情预报,编制水情动态,组织召开应对强降雨部署视频会议……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夜至、雨来。

汛期值守,孙杨的工作标配之一,是两台并排摆放的“大个头”台式电脑。电脑里的数据、文档交叉开启、分屏显示,随时准备在最短时间内输出各类工作预案、调度方案等。

在市水务应急值班室汛期值班方案中,全体工作人员被分为三个组:综合组、调度组、宣传组。

孙杨是单位唯一一个跨组值守的人。

原因是:他既统筹整体预案,又熟悉重要点位调度要求,同时了解总体工作,能够快速准确报送各类信息。

于是,孙杨就“理所当然”地“跨组办公”。

孙杨说,“北京的雨善解人意,总下在夜里,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没那么大。夜里有我们守着,就够了。”

只是雨夜守久了,跟雨的“亲密接触”就在所难免。

2020年防汛值守的某个雨夜,雨后路滑,加班到深夜的孙杨回家途中意外摔倒,但第二天依然准时出现在了防汛值班室——即便是熟悉的同事,也仅仅发现:孙杨行动缓慢,总是捂着胸口。直到降水结束去医院检查时,孙杨才发现,自己已然肋骨骨裂。

采访过程中,被问及怎么不休息两天,他一脸匪夷所思,接连反问:“那咋可能?下大雨呢啊?那能休吗!”

于是,他就那么“骨裂”着,度过了那个汛期。

也正是在那个汛期,孙杨完成了140余份、20余万字的各类指导性、部署性、上报性文件材料,并且没有缺席任何一个当值的雨夜。

这仅仅是孙杨从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十三个汛期中,平凡而又特殊的一个。如众多首都水务人一样,年复一年汛来时,“雨情即命令”已经被刻进了他的条件反射里。

孙杨说,一年中的防汛排涝工作,分“汛期”“汛前”两个阶段。

为什么不是“汛期”和“非汛期”呢?

他解释说,那是因为“我们不是在汛期,就是在去汛期的路上。”

汛期表现怎么样,汛前下的功夫最重要。

每年下汛伊始,孙杨就要与战友们在复盘检视本年度汛期各方工作基础上,着手准备下一年的防洪排涝工作要点,形成来年备战汛期“一本总账”:要督促相关部门、单位码清楚人、事、物;要到各区、水管单位实地调研,推动预案修编、能力提升、补齐短板;要同技术支撑部门研讨分析;要组织演练……孙杨工作的另一标配,是一本无论走到哪都要带着的厚厚的笔记本,不论哪个部门提出质疑,他都仔细研究琢磨,无论多么基层的建议他都认真听取——将每一项有价值的意见一一记录在案,综合各方、统筹协调,让来年备汛工作尽量周密、科学、可操作。

专业,赋能

走进市水务分指防汛值班室,墙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八个大字赫然在目。进入新时代,不让“天上水”“祸害人间”而是“为我所用”,要靠专业和智慧。

虽然不总在防汛现场“打仗”,却要在指挥调度的岗位上“冲锋”。“孙杨们”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用专业担当,护卫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孙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城市积水内涝风险预报预警;2021年“超长”汛期,北京各项防洪措施“跑在了洪水的前面”,成功实现了密云水库历史最高水位蓄水运行;因他组织修编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科学量化、规范充分,北京市在今年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上作为典型交流经验;他牵头组织的全市流域洪水防御综合演练,2021年获北京市应急演练防汛专项一等奖;他深入山洪现场带回第一手资料后,研究制定的《北京市跨界河道洪水调度工作机制》,弥补了北京市跨界洪水调度机制的空白,这也才有了逢强降雨市民们手机上都会收到的“温馨提示”……

“在城市防洪专业领域,北京应该有信心走在全国前列”。聊起业务,孙杨总是滔滔不绝,“保护首都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河湖安澜,这是新时期大国首都给水务系统出的必考题,也是水务人向首都市民的郑重践诺。”

汛去汛来,周而复始。今年8月,在又一个通宵的“瞪眼班”结束后,有人曾问孙杨:一年年汛期熬过来,累吗?

灯火通明的会商室,孙杨搓搓因为长时间紧盯屏幕而通红的眼睛,说:“这大厅之外、我们背后,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雨一停、天一亮,他们将安安全全地走出家门去上班、上学、遛弯、买菜,想想这些,就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