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管并重 智慧化赋能全力护航首都供水安全

日期:2022-09-05 19:05    来源:北京水务网站

字号:        

本站讯 供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影响区域发展,在支撑新时代首都发展、推进城市宜居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水务部门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供水设施体系,不断提升供水管理与服务水平,持续扩大优质供水覆盖范围,城乡供水从“夯基础、见成效”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阔步迈进,逐步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升级转变,持续筑牢首都水安全的坚实屏障。

骨干水厂建设稳步快走  公共供水占有率大幅提升

秋风袅袅,延庆平原地表水厂(二期)工程建设的现场,配水厂清水池、排水池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作业。作为市、区两级确立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延庆平原地表水厂(二期)预计于2023年投入使用,工程完成后,延庆平原区将结束长期抽取地下水的历史。

延庆平原地表水厂建设,是首都供水布局不断优化、城郊供水趋向均衡的缩影。自南水进京以来,北京市水资源匮乏的局面得到极大扭转,地表水厂建设全面提速,郭公庄水厂、南水北调通州水厂、第十水厂、黄村水厂、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等一大批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拔地而起。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负责人孙迪表示,目前我市接纳南水的水厂已达到13座,南水占主城区供水量的七成多,每天有1300多万市民饮用甘甜的长江水,供水安全系数稳步提升。

在新建地表水厂的同时,我市水务部门注重对既有水厂进行持续改造升级。2021年郭公庄水厂、长辛店水厂在原有的制水工艺链条上增加了超滤膜处理工艺,浊度、硬度等出厂水指标跃上新台阶。

让高质量自来水流入京城千家万户,靠的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供水管网。五年来,市水务部门不断优化管网的建设布局,新改建管网超过2000公里,形成区域间管网互联互通、区域内环状管网运行的模式。

“市政水来了”,一大早,居住在朝阳区垡头街道双合家园的刑阿姨就迫不及待地在小区微信群里分享了这份喜悦,今年1月底,双合家园小区2万多居民如愿喝上了渴盼已久的“大管网”水。

伴随着南水的驰援不息和管网的持续延伸,攒下更多“水家底”的北京开展了大规模的自备井置换。“随着时间推移,自备井供水的水质和水压问题凸显,供水事故频发,群众的呼声非常强烈”,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政表示,自2017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以来,市水务局会同有关区政府、市自来水集团全力以赴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囿于置换历史遗留问题多、审批手续繁杂,市水务局主动向前一步,建立了“处周调度、局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将各区完成情况纳入每年河长制工作考核,锲而不舍地强化协调督办,从项目前期手续、施工破路、树木伐移到自备井用户报装、二次加压设备安装,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累计让全市1000多个单位(小区)的140余万居民告别用水难,中心城区公共供水占有率提升至95%。

建管并重提升服务  加快迈向供水智慧化管理

“既要建设,也要管理,如何发挥好行业监管作用,推进城乡供水向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智慧化方向纵深发展,促进供水安全保障与服务管理能力双提升是近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孙迪表示。

制定一系列政策标准文件,开展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邀请市民参与水质“大体检”,构建闭环监管工作机制……近年来,市水务部门着力攻坚提升供水行业管理水平,初步建立起城镇、自建、乡镇、村庄各类供水设施运行监管全覆盖的城乡供水管理模式。

今年8月,在全市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的大背景下,为期三个月的北京市供水“安饮行动”专项整治拉开序幕。孙迪介绍,这是供水行业首次开展的系统性、集中性的专项执法类行政检查,探索构建“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联动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彰显行政执法的效力,为全面加强供水设施监督管理再添助力。

在数字赋能的“加持”下,供水行业的科技含量也在逐步提升,为城市供水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不断“加码”。2021年底全市首次供水设施普查顺利收官,普查过程中,通过借助北斗卫星、GIS地理系统等新技术,更加准确地探明管网的埋深、路由、管龄等,为摸清供水设施风险底账、持续强化消隐管理奠定了基础。

此外,市水务部门对全市2000多个小区实施独立计量(DMA)精细化管理,24小时动态监测供水流量和管网运行状态,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更换智能远传水表,非居民用户基本实现全覆盖,居民用户覆盖率超过40%,能够远程获取用户用水情况、超阶梯提醒、空巢老人安全预警等个性化服务亦迅速跟进。

目前,市水务部门正在加快数据感知补短板,有序推进水量、水质、水压等计量设施以及监控监测设备建设。“未来,依托智慧水务1.0‘取供用排’平台建设,供水管理模块能够基本实现规模以上供水厂的水量、水质、水压等数据自动监测,全面提升政府决策、行业监管及公众服务水平,实现多端受益,”周政表示。

补齐农村供水短板  密织城乡供水“一张网”

受水源条件、政策资金、管理机制等多因素制约,过去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处于小、散、乱的状态,让农村地区饮水更安全,供水更有保障,推动运行管理专业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成为破题的关键。

几年来,市水务部门因地制宜,打出一套“城镇管网延伸+单村供水提升”组合拳,加快在供水方式、水质保障、计量收费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农村供水专业化、规范化管护成效渐显,城镇优质供水对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水务部门全面压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维护机制,实现了全市330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施100%配备和专业化管护。去年以来新修订了《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为指导供水单位进一步提升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维护水平划定标准。

2021年8月,捷报传来:经过层层严格筛选,凭借在标准化管理、水质保障、供水运行智能化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昌平区未来科技城调蓄水厂和门头沟区斋堂联村供水厂被水利部授予“2021年度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成为北京市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强有力见证。

“过去夏天洗澡花洒还没举过头顶就没水了,现在水流儿可冲多了”,对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而言,困扰村民的水压烦扰没有了,也让这个全国百年历史文化村吃旅游饭的底气更足了。

2021年,市水务部门通过“城带村、镇带村”的方式,加快推动公共供水管网延伸覆盖、乡镇供水厂提质增效及村内供水管线消隐改造,包括灵水村在内的58个行政村11.5万农村人口喝上“市政水”。今年20个村纳入市政供水被列为北京市政府民生实事,目前已进度过半。

在喝上‘放心水’的同时,也得让农村群众用上‘明白水’。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水务部门全力推动农村供水计量收费工作,并以此作为推动农村供水服务升级,长效提升管护水平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年底,已基本实现全市农村供水“一户一表”全计量收费。

“我市城乡供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了1+1+9+N供水格局,即一个中心城区、一个城市副中心、九个郊区新城、多个乡镇与村庄供水工程优势互补的供水分区”,孙迪表示,打造城乡供水“一张大网”是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市推动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正在征求各区意见,待方案出台后,将以“一区一表一图”的形式推进落实,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步伐。此外,市水务部门还积极推动出台《北京市供水管理办法》,未来将建立起城乡统筹的法规体系,打破农村供水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桎梏。

伴随着汩汩流淌着的清水,首都水务人正持续做功,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补短板、强监管、优服务、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密织城乡供水“一张网”,为更好地护卫和服务首都供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