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密云水库

日期:2021-08-30 18: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图1.jpg

一问:如何发挥蓄水作用为韧性城市助力?

据密云水库管理处党委副书记孙秀红介绍,今年汛期,密云水库流域出现多场较强降雨。仅7月,流域内平均降雨量就为263.4毫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量的近两倍,来水量为7.11亿立方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量的三倍之多。面对频繁的降雨,密云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有效应对了多次强降雨过程,“7•12”“7•18”强降雨期间,密云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1190立方米每秒(7月13日张家坟水文站),拦蓄洪水3.78亿立方米,拦洪率100%,有力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充分发挥了密云水库防洪‘顶梁柱’作用。”

同时,密云水库也成为水源“调节器”。去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停水检修期间,迅速将城市水源切换为密云水库水源,实现不利条件下本地水源与外调水源两次大流量平稳切换,累计供水近5.8亿立方米,确保了城市水源安全和供水安全。“而在密云水库蓄水量不断回升的基础上,密云水库成功实施了对潮白河试验性的生态补水,使得潮白河干流近22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流域地下水加速恢复,生态环境初步得到自然修复。”孙秀红说。

密云水库的首都供水“调节器”“稳定器”“压舱石”和防汛“顶梁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得益于智慧密云水库建设的启动,“我们在推进运行管理上,全方位融入了信息化元素。”孙秀红表示。

在距离南水入密云水库出水口三四百米远的位置,就有一个“飞碟”模样的白色物体静立在水面上。这可不是什么外星来物,而是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白河浮标站。“每小时传输一次数据,可以实时监控周围水质、水文气象指标。”在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负责人王景仕眼里,白河浮标站是他最好的助手,就像一个“超级警卫”,随时向他汇报水质监测变化,弥补了人工监测水质耗时耗力的缺陷。

“今年在水库上游包括潮河、白河等7条河道安装了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这使得流量数据的时效性更强!”密云水库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张志强表示。

针对流域内雨情水情的监测,密云水库还用上了GPRS和北斗卫星,位于北京和河北境内的42个遥测站大大填补了流域内雨水情自动监测数据空白,解决了野外恶劣条件下实时加密水文观测的难题。

此外,完成环库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沿155米高程围网布设了394个视频监控点,实现全天候实时视频监控。

二问:如何开展生态保护?

优化库区水质监测点位布局;完成库区船只环保改造项目;加强库滨带建设和管理,坚持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开展水源涵养林病虫害防治;成立观鸟小组,编写密云水库鸟类名录……一系列的措施之下,如今的密云水库已得到有效涵养,水生态监测评价中持续保持健康水平,累计调查监测到植物252种、湿地鸟类200多种、鱼类42种,已经成为动植物的乐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今,密云水库周边5.6万亩水源涵养林和库滨带已成为守护密云水库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随着密云水库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我们也积极转变观念,开始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密云水库林业管理所副所长孙威威说道。他指出,现在更多地选择物理方式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如通过喷洒有机认证的生物制剂、放置生态诱捕器、黑光灯、释放天敌等方式进行防治,“过去追求一个虫子都没有,现在更关注生态平衡,有虫不成灾。通过‘以虫治虫’‘物理防虫’的综合防治办法,系统科学地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既保护传统的生态链也保证了林木安全。”

据孙威威介绍,今年,林区还引进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监测到风向、温度、降雨等天气因素之外,还可以放置诱芯,吸引周边300至500亩区域内的雄性有害生物虫子进入集中盒内,以用来分析有害生物虫情。”

同时,2020年4月,密云水库管理处成立鸟类观测小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密云水库地区鸟类活动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我们还会适当保留枯死木,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在滩涂地割草,以利于白鹤等飞禽起飞、降落。”据鸟类观测小组负责人王国学介绍,目前已经编制出《密云水库鸟类图册》目录,“去年在册了180多种,今年就到了200种左右了。像今年7月,在白河主坝附近我们首次发现了三宝鸟及幼鸟,该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和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地区不常见,这次发现填补了该鸟在密云水库活动的空白。”王国学有些兴奋。

鸟类是生态环境最好的鉴别师,密云水库周边动物、植物种类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言而喻。

同样,密云水库林区也成为原生态的“动物王国”。寂静的林区,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一只貉闲庭信步地从镜头前走过,看了看镜头又悠然而去。这是位于林区内红外相机捕捉到的画面。2020年,20台红外相机放入林区,便于观测林区内动物活动的轨迹,“这也是观测技术手段的升级。”孙威威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野猪、豹猫都在镜头里出现过。”

三问:如何从制度安排上保护好“无价之宝”?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为保护好密云水库这一“无价之宝”,北京搭建了一个有着完整集成效果的制度体系。

在横向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北京首先加强了与河北的携手,促进密云水库的全流域生态保护。2018年,京冀两省市建立了基于入境水量和水质为目标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北京三年来累计支持张承两市资金9.5亿元,用于支持上游开展潮白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相关工作。三年来,潮白河流域入境水量达到9.4亿立方米,入境水质保持稳定,生态保护补偿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10月,京冀两省市政府又制定印发了《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携手推进“生态保水、执法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河长制保水”五大行动。持续深化“两市三区”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监测等重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召开2021年度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共商保护对策,促进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二是加强区域联合。包括延庆、怀柔等区水务、生态环境部门也建立起跨区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

在纵向制度建设中,各部门齐发力。水务部门连续实施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密云水库重要水源地和上游重要河道两侧村庄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流域内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达90%。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将密云区、延庆区纳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一级保护区内实现全面禁养,二级保护区内存在污染风险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清零;城管部门强化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发展改革、园林绿化、水务等部门持续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规自部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同时,市财政加大转移财政支付力度,制定实施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引导政策,同时将一级保护区内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157元提高到2000元。

市水务局组织各区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助推了移民收入稳步增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