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个开放便民水利工程,不到一年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日期:2020-08-11 09:18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北京西五环田村山南路北侧一大片用栏杆围起的区域,是本市首个向市民开放的水利工程--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去年9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今天下午,西郊雨洪调蓄工程迎来了第100万名游客。

  "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进来溜达一圈。"家住建西苑小区的林女士对家门口这个大"公园"赞不绝口。

  每次她都会从西南门溜达进园,先沿着台阶缓步走进"盆地",看看最近水葫芦是不是又多开了几朵花,再顺着沿湖小路朝东走,"探望"一下荷花和睡莲的长势。林女士的手也不闲着,她会用手机沿途拍下玉簪、月季等美景发到朋友圈,收获朋友的点赞。

  这个曾经的砂石坑现在几乎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而且经过近一年的打造,现在呈现出了最佳的生态效果。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砂石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有地下水溢出,砂石坑停止开采,之后这里一度成了倒卸建筑渣土和生活废品的地方。

  砂石坑的砂石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坑塘结构也利于雨水的蓄滞。于是,2013年年底,市水务局将砂石坑改造成为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汇聚周边八大处沟、北八排沟、琅黄沟等流域约27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洪,减轻下游河道的排水压力。与此同时,西郊雨洪调蓄工程还具有可控回补地下水以及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经过一系列改造,2019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杨连生介绍,工程对公众开放以来,得到市民青睐,尤其在疫情期间,开阔场地尤其受到市民欢迎。今年以来,已经有80余万人次市民进园休闲,节假日时每日入园人数能超过万人。

  为了给市民营造更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年以来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管理处不断进行景观提升和设施打造,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亮点突出"效果。

  春天,园区内有盛开的二月兰、山桃花;夏天,坑底可蓄积雨水,栽种芦苇、水葫芦、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边坡上4000余平方米月季梯田已成花海;秋天,园区内有火炬树、水杉、黄栌等多彩植物点缀;冬天,园区用金枝槐、红端木等植物增添色彩。

  截至目前,全园共计栽种了灌木上万株、乔木6000余株、地被植物约10万平米,水生植物2.5万平米。园内还应市民需要增加了垃圾桶、移动厕所等便民服务设施。

  目前北京正值汛期,今年也是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对外开放后的第一个汛期,从6月1日入汛至今,砂石坑地区降雨量196毫米,雨水汇入砂石坑的水量约56.3万立方米,生态补水157.41立方米,日最大入库水量为7月31日的42万立方米。

  管理处提醒市民,由于目前仍在汛期,降雨随时发生。为保障游客安全,一旦雨情过大,就会临时闭园。请市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外围的临时闭园通知,游玩时注意安全。